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諱字的意思、諱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諱字的解釋

(1).避稱其字號。 唐 顔師古 《匡謬正俗·名字》:“在身自述,必皆稱名;他人褒美,則相呼字。《傳》曰:‘ 周 人以諱事神,名終将諱之。’不言諱字也。” 清 胡鳴玉 《訂譌雜錄·不諱字》:“古人諱名不諱字,故於祖父師長之字,直指而不以為斥。”

(2).名字。《水浒傳》第五回:“敢問師父俗姓,喚做甚麼諱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諱字"是漢語中特有的文化現象,指因避諱而改寫或空缺的文字。該概念包含三個核心維度:

  1. 語源構成與基本定義 由"諱"(避忌)和"字"(文字)構成的複合詞,最早見于《周禮·春官》記載的"諱名諱字"制度。《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避稱尊長或所尊敬者之名時所用的代用字",體現古代禮制對語言使用的規範。

  2. 曆史演變軌迹

    • 周代形成"卒哭乃諱"制度(《禮記·曲禮》)
    • 漢代發展出"詩諱""史諱"等專業避諱體系
    • 唐代《諱律》确立法律層面的文字避忌規範
    • 清代考據學派系統整理出《經史避名彙考》等專著
  3. 實踐形态分類

    • 改形避諱:如唐改"民部"為"戶部"避李世民諱
    • 缺筆避諱:清刻本"玄"字缺末筆避康熙諱
    • 空字避諱:《史記》"子某最長"避漢景帝名啟
    • 改音避諱:現代方言中仍存"正月"讀若"征月"的遺迹
  4. 學術研究價值 陳垣《史諱舉例》建立現代避諱學研究範式,通過諱字可考訂文獻年代(如敦煌寫本中"治"字缺筆反映唐避高宗諱)。當代文字學家王甯指出:"諱字是活态的文字演變标本,承載着制度語言學的完整信息鍊"。

網絡擴展解釋

“諱字”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其核心意義與“避忌”相關,具體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避稱其字號
    指因避忌或尊敬而避免直接使用某字。例如古代對帝王、尊長名字的避諱,如《禮記》提到“卒哭乃諱”,即喪禮後需避諱死者名諱。這種習俗在封建社會中尤為嚴格,如《水浒傳》中“如何父寫書與兒子卻使個諱字圖書”,體現了對尊長名字的避諱。

  2. 名字本身
    在特定語境下,“諱字”直接指代名字,尤其是尊長的本名。如元代《漁樵記》中“怎敢叫俺相公的諱字”,此處“諱字”即指名字,需用尊稱替代。

二、文化背景與延伸

三、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諱字”更多用于描述曆史或文學中的避諱現象,如研究古籍時需注意避諱字對文本的影響。

總結

“諱字”既指需避忌的字詞,也指代名字本身,其内涵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等級觀念、語言禁忌密切相關。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可參考《禮記》《水浒傳》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禅鐘超增補廪重光喘籲當喪凋衰頂托滌濯度詞愕眙琺琅繁榮番茹分我杯羹富民蓋澆飯甘果幹糇橫見側出涸魚得水紅活花罽晃晃悠悠胡妲會兵緘密矯翼急濑極區舉撮居樂郡君裈帶老鷹論天落蓐路易免丁由子墓隧貧竈錢店戗戗啓白起服騎衡清邈鵲馭羣島苒嫋上學讪铄飾談熟搗庶府庭會通淹頽靡圖全小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