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搗爛。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作醬法》:“肉醬法,牛羊麞鹿兔肉皆得作,取良殺新肉,去脂細剉,曬麴令燥熟擣。” 元 王祯 《農書》卷十:“以苧根葉熟擣敷上,日夜數易之,腫消則瘥矣。”
“熟搗”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指将物品搗爛、搗碎,常見于古代食品加工或藥材處理。例如:
個别現代辭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成語,意為“熟練地掌握、熟悉地了解”。例如描述對某領域精通:“他對古籍修複技藝早已熟搗”。
熟搗(shú dǎo)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熟悉并掌握得非常熟練。
熟搗的部首是手,總共有10個筆畫。
熟搗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熟在這裡指的是深入地了解和熟悉某一領域、某一技藝或某一事物。搗則是指在實踐中不斷磨練、探索和修煉。因此,熟搗合在一起,形容人對某一領域或技藝非常熟悉和精通。
繁體字“熟搗”為熟擣。
在古代,熟搗又以不同的寫法表達。其中一種寫法為“熟倒”,倒字的上方為手字旁。
1. 他對這門技藝熟搗于心,所以非常得心應手。
2. 她經過多年的學習和努力,對這門學科熟搗成了一門藝術。
熟搗可以與其他詞語結合形成新的詞語,例如:熟搗工夫、熟搗技藝、熟搗知識等。
熟搗的近義詞有熟練、娴熟、純熟。
熟搗的反義詞有生疏、陌生、不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