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增補廪的意思、超增補廪的詳細解釋
超增補廪的解釋
舊時生員有定額,定額之外錄取的為增廣生員,成績好的,由政府供給膳食,補入廪生名額,謂之“超增補廪”。《警世通言·老門生三世報恩》:“十一歲遊庠,超增補廪。” 明 湯顯祖 《牡丹亭·腐歎》:“小子自幼習儒,十二歲進學,超增補廪,觀場一十五次。”
詞語分解
- 超的解釋 超 ā 越過,高出:超越。高超。超出。超額。超齡。超等。超載。超重。超支。 跳上,跨過:“挾泰山以超北海”。 在一定範圍以外:超自然。超音速。超導現象。 遙遠:超遙。超忽。 怅惘的樣子:“武侯超然不對
- 補廪的解釋 明 清 科舉制度,生員經歲、科兩試成績優秀者,增生可依次升廪生,謂之“補廩”。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吏部一·監生選正官》:“近年準貢事起,初猶以實廩,十年科舉三次者加納,既而甫補廩未科舉者亦濫觴
網絡擴展解釋
“超增補廪”是明清科舉制度中的術語,指生員(秀才)通過考核晉升為廪生的過程。以下是詳細解釋:
-
基本含義
在明清科舉體系中,府、州、縣學的生員(秀才)有固定名額,其中“廪生”是享受政府膳食津貼的正式生員,而“增廣生員”是定額之外的候補人員。若增廣生員成績優異,可被補入廪生名額,稱為“超增補廪”。
-
曆史背景與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明代文學作品,如《警世通言·老門生三世報恩》提到“十一歲遊庠,超增補廪”,湯顯祖《牡丹亭·腐歎》中也有類似描述。其中“遊庠”指進入官辦學宮就讀,而“補廪”即晉升為廪生。
-
制度運作
- 廪生:定額内的正式生員,享有官府發放的“廪米”和生活補貼。
- 增廣生員:定額外錄取的候補生員,無津貼。
- 晉升條件:增廣生員需通過歲考、科考等評定,成績優異者可遞補廪生空缺。
-
實際案例
明代生員若在科考中表現突出,可能短期内完成“超增補廪”。例如《牡丹亭》中陳最良自稱“十二歲進學,超增補廪”,反映其學業優秀。
這一制度體現了古代科舉對生員的激勵機制,通過經濟補貼和名額晉升鼓勵學業競争。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警世通言》《牡丹亭》原文或明清科舉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超增補廪》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超過原有數量外額外再增加。
拆分部首和筆畫:這個詞可以拆分為“辶”部和“彡”部,共有11個筆畫。
來源:《超增補廪》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寓言故事《管子》中。其中一個故事講述了一個國家遭受了連年災荒,百姓饑寒交迫,國君命令增加進貢的糧食儲備,希望能解決民衆的生計問題。于是,國家的糧食庫廪被超出已有的貢品而額外增加,才有了這個詞的衍生。
繁體:《超增補廪》(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根據古代漢字的演變,古時候寫作「超增補廪」。
例句:1. 由于物價持續上漲,政府決定超增補廪,增加救助貧困家庭的資金。
組詞:超出、增加、補充、廪庫
近義詞:超過、超越、增多、增加
反義詞:減少、削減、減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