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騎衡的意思、騎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騎衡的解釋

喻做危險事。語出《史記·袁盎晁錯列傳》:“臣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騎衡。” 唐 劉禹錫 《曆陽書事》詩:“無能甘負弩,不慎在騎衡。” 五代 王周 《自喻》詩:“騎衡與垂堂,非不知前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騎衡"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典故相關,指跨坐在樓台或宮殿的欄杆上。這一行為在古代被視為極其危險且不合禮制的舉動。該詞源于著名的曆史事件,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本義與典故來源

"騎衡"最直接的釋義是跨坐、騎坐在欄杆上。它出自《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臣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騎衡。"

(釋義:我聽說家有千金的人不坐在屋檐下,家有百金的人不跨坐欄杆。)

此處"騎衡"以具體行為比喻身處險境。漢代經學家如淳注《漢書》時明确解釋:"騎,倚也;衡,樓殿邊欄楯也。"(倚靠欄杆)。司馬貞《史記索隱》進一步說明:"衡,樓殿邊欄也。"可見其本義确指跨越欄杆的危險動作。


二、引申義與象征意義

因典故的警示作用,"騎衡"衍生出兩層抽象含義:

  1. 身處險境

    如《資治通鑒》引述袁盎谏言時,以此強調"避危求安"之理。

  2. 行為僭越禮制

    欄杆象征界限,跨越行為暗含對禮法規範的破壞,故引申為越軌之舉。


三、權威辭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釋為:"謂跨坐樓台邊的欄杆。比喻危險的行為。"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官方釋義庫)

  2. 《辭源》(修訂本)

    引《史記》原文并注:"騎衡,指冒險行動。"

    (來源:商務印書館學術辭書數據庫)


四、典籍用例佐證

除《史記》外,後世文獻延續此典:


五、現代使用場景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單獨使用,多出現于:

  1. 曆史學術著作:讨論漢代政治文化時引用典故
  2. 成語化表達:如"騎衡之危"(見于部分成語詞典)
  3. 文學修辭:用于營造古風語境,強調危機意識

說明:因"騎衡"屬生僻古語,權威線上詞典暫未收錄獨立詞條。本文釋義綜合《史記》原典及曆代注疏,并依據《漢語大詞典》《辭源》等紙質權威辭書核證。如需進一步查考,建議參閱中華書局點校本《史記》或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

“騎衡”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qí héng,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來源中存在一定差異,需結合文獻和語境綜合理解:

1.核心含義:比喻做危險之事

2.争議性解釋:指人心不定

3.使用建議

如需更多例證,可參考《史記》原文或《漢語成語大詞典》等權威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八還壁櫥冰炭不同器播光博覽會餔糜嘗醪朝長巢龜抽搦詞腔翠裘大理石蕩氣回腸鬥桶防旗馮馮概率貴睦鬼親橫災肩痛交朋戒晨偈偈驚浪糾集酒樂九年之蓄季子亢昂可手空灑灑聯銜糲糒獵涉六房六英漏星堂論量梅帳彌留之際墨池木齒丹麑裘姘頭竊鈎親耕山池上驷時勢霜鴻苔梅跳還通池王言未兆相觑閑平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