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朝廷諸掌管府藏之吏。《書·立政》:“虎賁、綴衣、趣馬、小尹、左右攜僕、百司庶府。” 周秉鈞 易解:“司,有司;府,主府藏之吏;百與庶,言其多也。”《隋書·經籍志二》:“百司庶府,各藏其事,太史之職,又總而掌之。”
(2).指政府各部門。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書》:“公卿既得其人,因使推其類以聚於朝廷,則百司庶府,無不得其人也。”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四:“ 建炎 初,大駕駐蹕 南京 、 揚州 ,而 東京 置留守司,則百司庶府為二:其一曰‘在京某司’,其一曰‘行在某司’。”
“庶府”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曆史文獻和語境有所不同,主要包含以下兩個層面的解釋:
指朝廷掌管府藏事務的官吏
該詞最早見于《尚書·立政》,記載周朝官職體系時提到“百司庶府”,其中“府”特指管理倉庫、財物的官員。如《隋書·經籍志》提到“百司庶府,各藏其事”,說明這類官吏負責檔案、物資的保管。
泛指政府各部門
宋代以後,“庶府”的用法擴展為對政府機構的統稱。例如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中提及“百司庶府”需選拔人才,此處即代指朝廷各職能部門。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尚書》《隋書》等古籍原文,或宋代政治制度相關研究。
《庶府》是一個漢語詞語,一般指官府、官署之外的民間住所,也可以指非官宅的一般家庭住宅。
《庶府》的拆分部首為“廣底”,第一字“庶”的筆畫數為5,第二字“府”的筆畫數為8。
《庶府》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封建社會。在古代社會,封建貴族和官僚們住在官府中,而一般人家則居住在庶府。因此,《庶府》這個詞逐漸形成,用來表示一般家庭住宅。
《庶府》的繁體字寫作「庶府」。
在古時候,漢字「庶府」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但整體結構基本相同。
1. 他是一個出身庶府的普通人。
2. 她的家庭住宅雖然不是官府,但也很寬敞舒適。
庶民、庶出、府第、府邸。
家宅、家居、家庭住宅。
官府、官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