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 代的官場文書用語。謂記錄并向上禀報。 宋 龐元英 《文昌雜錄》卷二:“禦史中丞知雜事禮上祥瑞案,三道皆判‘記諮’,不見出何故事。駕部 王郎中 雲:‘諮亦誥之義,如尚書省案式郎中侍郎判六諮名示之類。記未詳。’餘以謂尚書省案式至尚書亦曰依判諮。注:非通僕射判者,不須諮;至僕射,但書依判而已。然則記諮者,恐是應記諮於上也。亦未知果是否?”
“記谘”是宋代官場文書中的特定術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功能與場景
主要用于宋代官場行政事務,例如禦史中丞處理祥瑞案時,需通過“記谘”将案件記錄并提交上級審核。這一流程體現了宋代文書的規範性和層級管理特點。
“谘”的含義延伸
“谘”通“咨”,既有征詢意見(如《後漢書》中“谘之于故老”),也有禀告之義。在“記谘”中更側重“向上級彙報”的行政動作。
文獻例證
宋代龐元英《文昌雜錄》記載,尚書省在處理案件時,若涉及非通判級别的官員,可能采用“記諮”形式上報,而高級官員(如僕射)僅需批示“依判”。
“記谘”是宋代行政文書中兼具記錄與彙報功能的術語,反映了當時官僚體系對程式規範和層級溝通的重視。其核心在于通過書面形式完成事務的記錄與傳遞,确保行政決策的合規性。
《記谘》是一個漢字詞語,包含着豐富的含義和起源。下面将給出其具體意義、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形、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詞語。
《記谘》指的是記錄和記憶的咨詢。它是指人們在婚姻、家庭、職業、學業等方面需要咨詢和尋求助益時,通過記錄和記憶的方式來進行咨詢。
《記谘》的拆分部首是言字旁,旁邊是心字旁。它共有14個筆畫。
《記谘》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學說。在古代社會,人們崇尚儒家思想,提倡禮儀和道德觀念。因此,在婚姻、家庭等重要的人生決策上,他們通常會咨詢有智慧和經驗的長者來獲得意見和建議。
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記諮」,保留了原有的意義和形态。
在古代,「記谘」通常寫作「記諮」,其中「記」表示記載和記錄,「諮」表示咨詢和尋求意見。
以下是使用《記谘》這個詞的例句:
1. 他專門學習儒家經典,以便成為一位懂得《記谘》的智者。
2. 在他的公司,每位員工都有機會獲得《記谘》的指導,以幫助他們在職業生涯中取得成功。
《記谘》的近義詞包括「記憶咨詢」、「記事咨詢」、「咨詢記錄」等。
反義詞包括「遺忘咨詢」、「忘記記錄」等。
通過以上的介紹,我們對于《記谘》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形、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詞語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