蹎仆的意思、蹎仆的詳細解釋
蹎仆的解釋
跌倒;倒。《漢書·貢禹傳》:“誠恐一旦蹎仆氣竭,不復自還。” 顔師古 注:“蹎,音颠,蹷躓也。仆音赴。仆,頓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迦濕彌羅國》:“是時羣象相趨奔赴,競吸池水,浸漬樹根,互共排掘,樹遂蹎仆。”
詞語分解
- 蹎的解釋 蹎 ā 跌倒:“誠恐一旦蹎仆氣竭,不複自還。” 〔蹎蹎〕走路安詳緩慢的樣子。 奔走:“因此上不辭他往返蹎,甘将這辛苦肩。” 筆畫數:; 部首:足; 筆順編號:
- 仆的解釋 仆 ū 向前跌倒:仆倒。前仆後繼。 奴主 仆 (僕) ú 被人雇傭差遣服務的人,與“主”相對:仆人。仆從。 舊謙稱“我”。 奴主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蹎仆”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讀音為diānpú,意為“跌倒;倒下”。以下是詳細解釋:
釋義與用法
-
基本含義
指因失去平衡或外力作用而摔倒、倒地,常見于古籍中描述人或事物突然傾倒的狀态。
-
古籍例證
- 《漢書·貢禹傳》記載:“誠恐一旦蹎仆氣竭,不復自還。”
此句意為“擔心一旦跌倒氣絕,無法恢複生機”。顔師古注釋:“蹎,音颠,蹷躓也;仆音赴,頓也。”
- 《大唐西域記·迦濕彌羅國》提到群象争吸池水導緻樹木“蹎仆”,即樹木被推倒。
字形與結構
- “蹎”:從“足”,與腳相關,本義為颠簸、跌倒。
- “仆”:本義為向前倒下,如“前仆後繼”。
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文言文或曆史文獻研究。如需表達類似含義,可用“跌倒”“摔倒”等替代。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或《大唐西域記》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蹎仆(dian1 pu2),該詞起源于古代漢語,意思是“行走時蹒跚搖晃”。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辶”,表示行走的意思;右邊是“蔔”,表示不穩定的狀态。在漢字中,它的筆畫數為12畫。
這個詞的來源有些模糊。根據曆史考證,蹎仆曾在《說文解字》中有相關解釋,但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跟簡體字基本相同,隻是筆畫的書寫有所不同。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是非常複雜的,因此蹎仆的古字寫法也有所不同。但是,由于這個詞的使用較少,古字寫法很難找到詳細的資料來确切解釋。
以下是一個例句,幫助理解蹎仆的使用場景:他腿腳不穩,走起路來一直蹎仆。
關于蹎仆的其他詞彙:
組詞:蹎蹬(dian1 deng4)、蹎跳(dian1 tiao4)、蹎跚(dian1 shan1)
近義詞:搖擺、蹒跚、顫抖
反義詞:穩定、穩步、堅定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