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權勢的意思、權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權勢的解釋

(1) [power and influence]∶權力和勢力

好權勢

(2) [bigwigs]∶居高位有勢力的人

不交權勢

(3) [changing situation]∶指不斷變化的形勢

審權勢之宜

詳細解釋

亦作“ 權埶 ”。1.權力和勢力。《莊子·徐無鬼》:“錢財不積則貪者憂,權勢不尤則誇者悲。”《後漢書·馬廖傳》:“ 廖 性質誠畏慎,不愛權埶聲名,盡心納忠,不屑毀譽。” 唐 杜甫 《狂歌行贈四兄》:“兄将富貴等浮雲,弟切功名好權勢。” 沙汀 《還鄉記》七:“在目前大部分農村中,除了保甲幫會,也就無所謂權勢了。”

(2).指居高位有勢力的人。《後漢書·滕撫傳》:“性方直,不交權埶,宦官懷忿。”《北齊書·元孝友傳》:“性無骨鯁,善事權勢,為正直者所譏。” 宋 王禹偁 《殿中丞贈太常少卿桑公神道碑銘》:“隨鄉舉累上,為權勢所軋,退耕肄業。”《紅樓夢》第六三回:“聞得他因不合時宜,權勢不容,竟投到這裡來。”

(3).指不斷變化的形勢。 漢 賈誼 《過秦論》:“是以君子為國,觀之上古,驗之當世,參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去就有序,變化有時,故曠日長久而社稷安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權勢在漢語中是一個複合詞,由“權”和“勢”二字構成,其核心含義指權力和威勢,通常用于描述個人或群體在社會、政治或特定領域中所擁有的支配性力量和影響力。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權力與威勢的結合

    “權”指支配、裁決的能力(如職權),“勢”指由地位或實力形成的威懾力。二者結合表示通過地位或資源獲得的控制力,能對他人或事态産生強制性影響。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2. 社會地位的象征

    特指因官職、財富或社會資源而占據優勢地位,形成對他人的壓制或操控能力。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二、語義解析


三、使用場景與示例

  1. 曆史語境

    《史記·貨殖列傳》載:“富者得勢益彰,失勢則客無所之”,體現權勢與社會關系的綁定。

  2. 現代用法

    多用于批判性語境,如“倚仗權勢”“權勢集團”,強調權力濫用或階級固化現象。


四、相關概念辨析


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
  3.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1963年影印本.
  4.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古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 2014.
  5. 何九盈等. 《辭源》(第三版). 商務印書館, 2015.

(注:為符合學術規範,此處采用文獻引用格式替代鍊接。如需線上資源,可訪問“中國知網”或“商務印書館官網”查詢相關詞典電子版。)

網絡擴展解釋

“權勢”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包含以下含義及用法:

一、基本釋義

  1. 權力與勢力
    指在政治、社會或特定領域内掌控資源和決策的能力,常伴隨對他人的影響力。例如:“好權勢”指對權力有強烈追求。

  2. 居高位者
    可代指身居要職、掌握實權的人物,如“不交權勢”表示不與權貴交往。

  3. 動态形勢
    古義中亦指變化的局勢,如“審權勢之宜”強調根據形勢調整策略。

二、引證解釋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應用舉例

  1. 正面描述
    “清正廉潔、不畏權勢”贊頌正直官員的品質。
  2. 負面批評
    “被資本和權勢者立場”暗含對權力濫用的反思。

“權勢”既包含客觀的權力結構,也帶有主觀的價值判斷,需結合語境理解其褒貶含義。如需更詳細古文用例,可參考《漢典》《後漢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安攘百常半解一知犇喪摽舉兵輪薄宦材勇參訂侪屬撤調淳至調煉調品帝阊敵方訂購遞宿二廟訛失風師戈馬官官相為歸觐函谷塞鶴肩懷道昏主架閣矯矯不羣急玲酒罇蠲疾醵斂軍械枯樹開花蘭味禮化洛龜摹録尼厖古螃蜞泡菜辟諱鋪翳圃澤窮渴求正驅行書草坦步陶誕天生尤物徒虜往賢無根之木,無源之水霞标顯妣鄉關席豐履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