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賜劄的意思、賜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賜劄的解釋

(1).國君給臣下書函。 宋 洪適 《賀皇帝慶皇太後八十表》:“臣遠守小邦,側聞盛禮,迴鑾紀事,微蹤常録于汗青;賜劄錫民,異渥獲推于戴白。”《宋史·嶽飛傳》:“時 飛 方苦寒嗽,力疾而行……帝得奏大喜,賜劄曰:‘卿苦寒疾,乃為朕行,國爾忘身,誰如卿者?’”

(2).對别人來信的敬詞。 清 顧炎武 《覆陳霭公書》:“ 山史 西來,得接賜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賜劄”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cì zhá,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曆史文獻中有詳細記載。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1. 國君給臣下的書函
    指古代君主或皇帝親自撰寫或口授,通過官員轉交給臣子的正式文書。這類文書通常用于傳達封賞、任命或重要指示,具有權威性和禮儀性。例如《宋史·嶽飛傳》記載,宋高宗曾因嶽飛帶病出征而賜劄表彰,稱“國爾忘身,誰如卿者?”。

  2. 對他人來信的敬稱
    在清代文人往來中,“賜劄”也被用作對他人來信的敬詞,表達對對方書信的尊重。如顧炎武在《覆陳霭公書》中寫道:“山史西來,得接賜劄。”。


延伸與演變


“賜劄”一詞從最初的君主文書,逐漸演變為兼具實際功能與象征意義的表達。其核心始終圍繞“權威授予”和“禮節性尊重”,是古代政治與社交文化的重要體現。如需更完整的古籍用例,可參考《宋史》《顧炎武文集》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賜劄》是什麼意思

《賜劄》(cì zhá)最初來自于古代官方對于重要事務的批文,後來也指代賜予他人的書信或信箋。它是一種正式的文書形式,通常用于上級賜予下級的命令、獎勵、任命等事項。

拆分部首和筆畫

《賜劄》這個詞可以拆分為“貝”(bèi)和“木”(mù)兩個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11。

來源

《賜劄》這個詞最早出現在《韓非子·說林下》一文中,當時用于描述贊美齊宣王的文風得到齊威王的喜愛,賜予文才的賞識。

繁體

《賜劄》的繁體形式為「賜劄」。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賜劄》的寫法可能存在一些變化,但大緻上與現代寫法相似。比如,在楚辭《九章·遣懷》中出現了“鬻賈人月經,賜劄瑣士職”這樣的寫法。

例句

1. 宋代文人王骞曾賦詩一首:“一生心事全夜長,情話為賜葉陶梁;帝子未曾托興濟,誰知君意動無方。”

2. 在古代,國君常常會親自撰寫《賜劄》,表示對臣下的慰勉和賞識。

組詞

賜福、賜教、賜姓、賜號、賜宴、賜予、賜彩

近義詞

授信、賞識、頒給、獎賞

反義詞

取締、廢止、撤銷、取消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