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式的意思、成式的詳細解釋
成式的解釋
(1).舊有的法規。《書·畢命》:“子孫訓其成式惟乂。” 孔 傳:“言後世子孫順公之成法惟以治。” 唐 白居易 《除裴武太府卿制》:“以遵成式,無使改易,謹而守之,斯為稱職。”
(2).一定的格式。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紹興禦府書畫式》:“其裝褾裁制,各有尺度,印識标題,具有成式。” 清 馮桂芬 《覆莊衛生書》:“惟碑版之作,前賢成式俱在,身處後代,不宜偭規矩而改錯,故金石不妨言例,而他文不可言義法。”
詞語分解
- 成的解釋 成 é 做好,做完:成功。完成。成就。成事。成交。成立。成婚。成仁(儒家主張的成就仁德)。成人之美。玉成其事。 事物發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狀況:成形。成性。成人。自學成才。蔚然成風。 變為:長成。變成。
- 式的解釋 式 ì 物體外形的樣子:式樣。樣式。 特定的規格:格式。程式。 典禮,有特定内容的儀式:開幕式。閱兵式。 自然科學中表明某些關系或規律的一組符號:分子式。算式。公式。 一種語法範疇,表示說話者對所說事
網絡擴展解釋
“成式”是漢語中的一個古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1. 舊有的法規
指曆史上傳承下來的規章制度或既定法則。例如:
- 《尚書·畢命》中提到“子孫訓其成式惟乂”,強調後人應遵循先輩制定的法規來治理國家。
- 唐代白居易在《除裴武太府卿制》中寫道“以遵成式,無使改易”,要求官員恪守已有制度。
2. 一定的格式
指事物形成後固定下來的規範樣式。例如:
- 宋代周密在《齊東野語》中記載宋代書畫裝裱“印識标題,具有成式”,說明書畫裝裱有明确标準。
- 清代馮桂芬在文論中提出“前賢成式俱在”,強調碑文創作需參照前人的格式規範。
詞源解析
“成”表示完成、既定,“式”指規範、模式,組合後引申為既定規範或固定格式。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籍時仍具重要參考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二
成式(chéngshì)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拆分部首是“成”和“式”,分别有4個和9個筆畫。成式一詞源于中文,是指某種形式或模式的完成或達成。繁體字形式為「成式」,與簡體字相同。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也可以使用「成式」這個詞,其意義和用法與現代相同。例如,“她以才藝成式地征服了觀衆。”這句話中,“成式”表示以某種方式或形式成功地赢得了觀衆的喜歡。關于成式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目前沒有具體的相關信息。但是希望這些解釋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