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所的意思、無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所的解釋

(1).沒有地方;沒有處所。 漢 枚乘 《七發》:“今夫貴人之子,必宮居而閨處,内有保母,外有傅父,欲交無所。” 唐 韓愈 《祭張給事文》:“上不負汝,為此不祥,将死無所。”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細柳》:“積數月,乞食無所,憔悴自歸。”

(2).表示否定不必明言或不可明言的人或事物。《周禮·考工記·輪人》:“無所取之,取諸圜也。” 鄭玄 注:“非有他也,圜使之然也。”《後漢書·杜喬傳》:“先是 李固 見廢,内外喪氣,羣臣側足而立,唯 喬 正色無所回橈。”《通典·食貨九》:“ 後魏 初至 太和 錢貨無所用也。” 明 陳文燭 《<少室山房筆叢>序》:“大哉 孔子 !博學無所成名。” 瞿秋白 《文藝的自由和文學家的不自由》:“漂亮是美,‘藝術的價值’也是美--抽象的美,無所附麗的美。”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無所”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成語或固定搭配。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析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

    • 表示“沒有地方”或“沒有處所”。例如《聊齋志異》中的“乞食無所”指乞丐無處乞讨。
    • 引申為否定某種存在,如“沒有可…的人/事物”(例:無所適從、一無所獲)。
  2. 抽象含義

    • 用于否定不必明言或不可明言的内容(如“無所不為”暗含負面行為)。

二、結構分析

“無”為否定詞,“所”是代詞,後接動詞構成名詞性短語,整體表示“沒有可…的(人/事物/地方)”。例如:


三、常見搭配及例句

  1. 成語類

    • 無所適從:不知該聽從誰(例:“政策多變,民衆無所適從”)。
    • 無所不為:沒有不做的事(含貶義)。
    • 一無所有:完全空無(例:“大火後隻剩一無所有”)。
  2. 古籍例句

    • 漢·枚乘《七發》:“欲交無所”(沒有可交往的地方)。
    • 唐·韓愈《祭張給事文》:“将死無所”(死無葬身之地)。

四、注意事項

如需更完整的曆史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無所

無所是一個漢字詞,由兩個部首組成:無(無部)和所(彳部)。它的筆畫數目為七筆。

無所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莊子·德充符》:“無所為而無所不為者,自外也。”在這裡,無所表示沒有特定的目标或行為。

無所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無所」。

在古時候,無所的寫法也有一些變化。例如,在《東觀漢記·忠烈元功臣表》中,以“無”代替了現代常用的“無”,以“所”代替了現代的“彳”,寫成“無所成器”。但在現代漢字書寫中,一般使用現代常用的無所形式。

以下是使用無所這個詞的兩個例句:

  1. 他似乎無所事事,不去追求任何東西。
  2. 在這個世界上,他覺得自己無所依靠。

無所可以和其他字組成一些詞語,如無所畏懼、無所顧忌、無所不在等。

無所的近義詞包括無意、無為、無怨等,而它的反義詞則有有所、有意、有為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