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所的意思、無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所的解釋

(1).沒有地方;沒有處所。 漢 枚乘 《七發》:“今夫貴人之子,必宮居而閨處,内有保母,外有傅父,欲交無所。” 唐 韓愈 《祭張給事文》:“上不負汝,為此不祥,将死無所。”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細柳》:“積數月,乞食無所,憔悴自歸。”

(2).表示否定不必明言或不可明言的人或事物。《周禮·考工記·輪人》:“無所取之,取諸圜也。” 鄭玄 注:“非有他也,圜使之然也。”《後漢書·杜喬傳》:“先是 李固 見廢,内外喪氣,羣臣側足而立,唯 喬 正色無所回橈。”《通典·食貨九》:“ 後魏 初至 太和 錢貨無所用也。” 明 陳文燭 《<少室山房筆叢>序》:“大哉 孔子 !博學無所成名。” 瞿秋白 《文藝的自由和文學家的不自由》:“漂亮是美,‘藝術的價值’也是美--抽象的美,無所附麗的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無所"在現代漢語中并非獨立使用的詞彙,而是古漢語遺留下來的一個固定結構,通常出現在成語或特定表達中。其核心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字義構成與基本含義

  1. 字源解析

    • 無:動詞,表示"沒有"或"不存在"。
    • 所:代詞性助詞,與動詞結合構成名詞性結構("所"字結構),指代動作涉及的對象或範圍。
    • 組合義:字面意為"沒有……的事物/地方/方式",實際表示"沒有可以依托、憑借或實現的對象"。
  2. 否定性代詞結構

    "無所"後需接動詞(如"從""適""求"),構成"無所 + V"形式,整體表示:

    "沒有可V的對象"或"沒有V的地方/途徑"。

    例如:

    • 無所適從 → 沒有可遵從的方向(不知怎麼辦)。
    • 無所事事 → 沒有可從事的事情(閑着不做任何事)。

二、語法功能與典型用例

  1. 作狀語或謂語

    在句中強調動作的缺失狀态,常表被動或無奈:

    • 《論語·子路》:"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阙如也。……則民無所措手足。"(百姓沒有放手腳的地方→不知如何行動)。
    • 《史記·刺客列傳》:"酒酣以往,高漸離擊築,荊轲和而歌于市中,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荊轲雖遊于酒人乎,然其為人沉深好書;其所遊諸侯,盡與其賢豪長者相結。其之燕,燕之處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無所知名 → 沒有顯赫的名聲)。
  2. 成語中的固化用法

    成語 釋義
    無所畏懼 沒有可害怕的事物(毫無畏懼)。
    無所顧忌 沒有需顧忌的對象(毫無顧慮)。
    無所不用其極 沒有不極端使用的手段(用盡一切極端方法)。

三、現代漢語中的使用場景

  1. 保留于書面語及成語

    現代口語中極少單獨使用"無所",但其構成的成語(如"無所不能""無所不在")仍廣泛存在,多用于強調全面性或絕對性。

    • 例:人工智能看似無所不能,實則依賴數據與算法。
  2. 古語風格的修辭表達

    在文學或正式文本中,偶見仿古用法以增強感染力:

    • "置身曠野,四顧茫然,無所歸依。"(沒有可歸依之處)

四、權威來源參考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明确标注"無所"為古漢語遺留結構,釋義為"沒有……的(人或事物)",并列舉"無所不為""無所不至"等成語。

  2.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

    在"所"字條目下指出:"無所+V"表示"沒有V的東西或地方",引《左傳·僖公三十二年》:"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無所逃命 → 無處逃命)。

  3.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收錄"無所"詞條,強調其否定性指代功能,并詳析其在《莊子》《孟子》等典籍中的用例。


溫馨提示:若需查證具體古籍原文或詞典釋義,建議查閱紙質版《現代漢語詞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等權威工具書,或訪問商務印書館官網(www.cp.com.cn)獲取可靠資源。

網絡擴展解釋

“無所”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成語或固定搭配。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析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

    • 表示“沒有地方”或“沒有處所”。例如《聊齋志異》中的“乞食無所”指乞丐無處乞讨。
    • 引申為否定某種存在,如“沒有可…的人/事物”(例:無所適從、一無所獲)。
  2. 抽象含義

    • 用于否定不必明言或不可明言的内容(如“無所不為”暗含負面行為)。

二、結構分析

“無”為否定詞,“所”是代詞,後接動詞構成名詞性短語,整體表示“沒有可…的(人/事物/地方)”。例如:


三、常見搭配及例句

  1. 成語類

    • 無所適從:不知該聽從誰(例:“政策多變,民衆無所適從”)。
    • 無所不為:沒有不做的事(含貶義)。
    • 一無所有:完全空無(例:“大火後隻剩一無所有”)。
  2. 古籍例句

    • 漢·枚乘《七發》:“欲交無所”(沒有可交往的地方)。
    • 唐·韓愈《祭張給事文》:“将死無所”(死無葬身之地)。

四、注意事項

如需更完整的曆史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别人正在浏覽...

辨訂博山不少材望敞快纏挽鈔略池隍侈志舂市川費純善蔥翠大集東風馬耳堕休粉噩噩樊鄧風斯在下風陣汾沄負局生圪塔肱三折畫荊降精簡功嘉夜就豐九畹花口實口占攔子軍落子館連衡眉門綿絨免稅商店耐面拗不過拍衮鳑皮盤子清吹曲線圖生死無貳聲張勢利場手戰書命貪貨田憑覥然酴醿文望象度絃栝曉光小型習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