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缪的意思、桓缪的詳細解釋
桓缪的解釋
春秋 五霸中 齊桓公 和 秦缪公 的并稱。繆,通“ 穆 ”。《楚辭·九章·惜往日》:“不逢 湯 武 與 桓 繆 兮,世孰雲而知之。”
詞語分解
- 桓的解釋 桓 á 古代立在城郭、宮殿、官署、陵墓或驿站路邊的木柱:桓表。 大:桓治(大治)。 〔桓桓〕威武的樣子,如“桓桓陳将軍,仗钺奮忠烈”。 姓。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缪的解釋 缪 (繆) ó 〔綢缪〕見“ (繆)綢”。 缪 (繆) ù 〔妣缪〕錯誤。 〔缪巧〕計謀,機智,如“豈有他缪缪,陰陽不能賊?” (繆) 缪 (繆) à 姓。 缪 (繆) ù 古同“穆”,恭敬。
專業解析
桓缪(huán miù)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複合語義的詞彙,需從單字本義與組合引申兩個層面解析:
1. 單字溯源
- 桓:本義指古代立在驿站、官署等建築旁作标志的木柱,後引申為“大”“威嚴”之意。《說文解字》釋為“亭郵表也”,《漢語大詞典》中标注其古義可代指“華表”或“柱子”。在曆史語境中,“桓”亦用于谥號,如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取其“辟土服遠”的功績内涵。
- 缪:多音多義字,此處讀“miù”,本義為“纰缪”,即錯誤、乖違。《說文解字》注“缪,枲之十絜也”,後假借為“謬”。《古代漢語詞典》指出其引申義包括“詐僞”“差失”等。但需注意,“缪”在姓氏或特定組合(如“綢缪”)中讀音與含義不同。
2. 組合釋義
“桓缪”作為複合詞,屬于古漢語中的特殊用法:
- 曆史人物并稱:特指“齊桓公”與“秦缪(穆)公”的合稱。因“缪”通“穆”(《史記》中秦穆公作“秦缪公”),二者均為春秋霸主,故并稱以喻雄才大略的君主。如《文選·李康〈運命論〉》載“桓缪之霸,猶谲而不正”。
- 詞義辯證:部分文獻中“桓缪”含褒貶雙重性,既肯定其功業,亦暗諷權謀手段。清代學者王念孫在《讀書雜志》中辨析:“桓、缪皆谥也,缪讀如穆,非‘纰缪’之缪。”
權威參考
- 單字釋義引自《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及《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 曆史用例可參《史記·齊太公世家》《左傳·僖公三十三年》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桓缪”是一個曆史人物并稱,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春秋時期兩位著名霸主——齊桓公(齊國君主)與秦缪公(秦國君主,即秦穆公)的合稱。其中“缪”為通假字,通“穆”,因此“秦缪公”即史書常見的“秦穆公”。
二、出處與背景
該詞最早見于《楚辭·九章·惜往日》:“不逢湯武與桓缪兮,世孰雲而知之。”,意指若未遇到商湯、周武王、齊桓公、秦穆公這樣的明君,賢才便難以被世人知曉。兩人因在春秋時期推行改革、成就霸業而被後世并稱。
三、讀音說明
- 桓:讀作huán(固定讀音)。
- 缪:此處通“穆”,本應讀mù,但受現代漢語習慣影響,部分資料标注為miù 或móu。
四、其他解釋
個别資料(如)提到“桓缪”有“玩弄權謀”的引申義,但此說法較少見且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可能為誤傳或特定語境下的衍生含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楚辭》原文或春秋史相關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巴竭頒正蔽茀兵嘩脖兒拐布泉策第倡工陳熟稻麥讀卷燔灼發塔法音剛瘅槁坐耕斂宮徵管仲隨馬海葵豪甿豪勝後救緩步當車晦曉加護緘情假钺羁程桔槔烽濟理饑疲拘囹開素可敬诳吓淩駕涖事緬想米芾名物彌天大謊募民拍攝配享前仆後繼潛水艇乳窦飒踏石雲石阻田訟梯登玩歲愒時骛鼓污面膴盛香茶木樨餅枭将蕭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