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卷。古代殿試進士,由皇帝欽點大臣為讀卷官閱卷。 明 黃溥 《閑中今古錄摘抄》:“ 天順 庚辰殿試讀卷,定 祁順 卷第一。”《明史·選舉志二》:“ 正德 三年, 蕉芳 子 黃中 會試中式, 芳 引嫌不讀卷。” 清 趙翼 《陔馀從考·讀卷官》:“今但拟别高下,将前列十卷進呈,候上親定,無所謂讀卷之事矣。”
“讀卷”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現代釋義:指對書籍、文件等進行細緻閱讀和深入研究,強調不僅要理解文字表面内容,還需探究其深層意義和内涵。
古代制度中的特殊含義:特指科舉制度中,皇帝指派大臣作為“讀卷官”評閱殿試考卷的職責。
需注意“讀卷”在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更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成語中。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科舉制度中的閱卷流程,可參考《明史·選舉志》等史料。
讀卷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指仔細閱讀考卷或試卷,并對其進行評分、批改的行為。
讀卷的漢字“讀”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目”字旁,表示和視覺有關,右邊是“竹”字旁,表示拼讀、閱讀。它的總筆畫數是13畫。
讀卷一詞的來源較為明确,由于古代考試時使用竹簡作為試卷載體,因此人們常用竹子稱為“卷”,而閱讀試卷則被稱為“讀卷”。
繁體字“讀卷”與簡體字的“讀卷”意思完全相同,隻是書寫形式稍有不同。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在有所不同。例如,古代的“讀”字寫作“讀”,它的構造相較現在的“讀”字更複雜,需要多畫幾個筆畫。
老師花費了一個下午的時間讀卷。
我會盡快讀卷,然後告訴你們考試成績。
讀卷組詞:讀卷人、讀卷員、讀卷機、讀卷室。
近義詞:閱卷、批卷。
反義詞:出卷、寫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