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耕斂的意思、耕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耕斂的解釋

耕種與收獲。語出《孟子·告子下》:“春省耕而補不足,秋省斂而助不給。” 宋 曾鞏 《王陟臣馬珫戶部員外郎制》:“耕斂補助之法,溝防通塞之政,郎於省闥,典領尤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耕斂”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耕”和“斂”兩個單字組成,其核心含義與農業生産活動密切相關,特指耕種與收獲這兩個農業生産的關鍵環節。以下是基于漢語詞典角度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 耕: 指翻松土地、播種等田間勞作,是農業生産的起始階段。《說文解字》釋“耕”為“犁也”,本義是用犁翻地。引申為泛指農業勞動。
    • 斂: 本義有收集、聚集之意,在農業語境中特指收獲、收割農作物。《說文解字》釋“斂”為“收也”。在“耕斂”一詞中,“斂”即指将成熟的農作物收割歸倉。
    • 合義: “耕斂”合起來,泛指從耕種到收獲的整個農業生産過程,即春耕秋收的農事活動循環。它代表了農業生産中最重要的兩個環節:播種希望(耕)與收獲成果(斂)。
  2. 季節性特征:

    • 在古代農業社會,“耕”與“斂”具有鮮明的季節性。“耕”主要在春季進行(春耕),而“斂”則主要在秋季進行(秋收)。因此,“耕斂”一詞也常隱含了春耕秋收、順應農時的含義,體現了古人對自然規律的遵循。《禮記·月令》等文獻中詳細記載了不同季節的農事活動,其中“耕”與“斂”(或“獲”)是核心内容。
  3. 引申與象征:

    • 由于“耕斂”涵蓋了農業生産的主要勞動,它常被用來泛指農事、農活。
    • 更深層次上,“耕斂”象征着辛勤勞作與收獲回報的循環,體現了國計民生的基礎。古代統治者常将“勸課耕斂”(鼓勵和督促耕種與收獲)視為重要的治國方略,因為農業的豐歉直接關系到國家的穩定與百姓的生計。如《周禮》等典籍中強調官府對農事的組織管理職責。
  4. 古籍例證與權威解釋:

    • 《周禮·地官·闾師》: “凡任民…任農以耕事,貢九谷;任圃以樹事,貢草木;任工以饬材事,貢器物;任商以市事,貢貨賄;任牧以畜事,貢鳥獸;任嫔以女事,貢布帛;任衡以山事,貢其物;任虞以澤事,貢其物。” 雖未直接出現“耕斂”一詞,但“任農以耕事,貢九谷”清晰地表明了耕種(耕)與貢獻谷物(斂/收獲的體現)是農夫的職責,體現了耕與斂的關聯。
    • 鄭玄(東漢經學家)注《周禮》相關部分: 在注釋涉及農事的篇章時,常會闡釋“耕”與“獲”(斂)的具體内容和時序,其注解是理解“耕斂”内涵的重要依據。例如,在注釋《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職任萬民:一曰三農,生九谷”時,會涉及耕種收獲的過程。
    • 《禮記·月令》: 詳細記載了孟春之月“天子親載耒耜…躬耕帝藉”(耕),孟秋之月“農乃登谷”(斂/收獲),季秋之月“藏帝藉之收于神倉”(斂/收藏),是“耕斂”順應天時的具體體現。
    • 《王祯農書》等農學著作: 作為中國古代重要的農書,其内容核心就是圍繞如何更好地進行“耕斂”(耕種與收獲)活動,提高農業生産效率。

“耕斂”是一個源自古代農業實踐的漢語詞彙,其核心意義是指耕種與收獲,代表了農業生産從播種到收成的完整過程。它強調順應農時(春耕秋斂),是農事活動的總稱,并深刻關聯着國計民生,象征着勞動與收獲的循環。其權威釋義和用例主要見于《周禮》、《禮記》等儒家經典及其注疏(如鄭玄注),以及《王祯農書》等農學專著,反映了古代中國以農立國的思想和社會經濟基礎。

網絡擴展解釋

“耕斂”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綜合了不同來源的解釋:

一、本義:耕種與收獲

指農業生産中的耕作與收割活動,源自《孟子·告子下》的“春省耕而補不足,秋省斂而助不給”。宋代曾鞏在官方文書中也提到“耕斂補助之法”,強調其在國家治理中的重要性。

二、引申義:勤儉的品德(成語用法)

部分詞典将其作為成語,解釋為:


注意:第一種解釋為文獻中的直接含義,權威性較高;第二種可能為後起的引申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如需深入考據,建議參考《孟子》原文及《曾鞏集》。

别人正在浏覽...

安富尊榮百室殘殺長篇大套馳名天下沖室打長工耽驚受怕鍛錘多一事不如省一事封獸腹地服汙孩乳寒嗽橫行霸道鴻郄陂圜邱宦族華夏胡吃海喝加官進祿金丸開第爛桃良辰吉日練石鹭鹚馬糧門杯面究腼顔天壤靡旃蹑基弄花乾鼈遷進喬公案讓抗三大政策傷疤傷折燒角文書沙灘排球深度繩違食檗時移俗易稅馬私贶私自馊主意溏浃逃彙填總貼燮銅鍉未見得無邊無際廂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