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钺的意思、假钺的詳細解釋
假钺的解釋
見“ 假黃鉞 ”。
詞語分解
- 假的解釋 假 ǎ 不真實的,不是本來的,與“真”相對:假山。假話。假冒。假釋。假死。虛假。真假。弄虛作假。 借用,利用:假借。假貨。假道(借路)。假手(利用他人為自己辦事)。假公濟私。不假思索(用不着想)。 〔
- 钺的解釋 钺 (鉞) è 古代兵器,青銅制,像斧,比斧大,圓刃可砍劈,中國商及西周盛行。又有玉石制的,供禮儀、殡葬用。 古星名。 筆畫數:; 部首:钅;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假钺”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層含義,需結合曆史背景和成語用法分别解釋:
一、曆史官職中的含義
“假钺”是“假黃钺”的簡稱,起源于漢魏時期,指皇帝授予重臣代行天子權威的特殊權力:
- 權力象征:钺為古代君主專用刑具,形似大斧(青銅或鐵制),象征生殺大權。持假钺者可代表皇帝親臨,擁有軍事自主權,如直接處決違反軍令者。
- 授權範圍:常見于出征将領,如魏晉南北朝時期大将軍出征時被授予此權,體現“君權暫借”之意(“假”通“借”)。
二、成語中的含義
作為成語“假钺”(jiǎ yuè),則衍生出負面意義:
- 基本釋義:指假冒權威或官職之人,比喻通過僞裝手段謀取權力地位。
- 結構解析:“假”意為僞裝,“钺”代指君主權杖,組合後諷刺虛僞的權勢者。
補充說明
需注意“假钺”與“假節钺”的區别:後者是更完整的授權形式,包含“節”(皇帝身份象征)和“钺”(刑殺權力)雙重象征。
網絡擴展解釋二
假钺的意思
假钺是指僞造的權杖、君王的權威象征。平時也用來表示假冒、僞裝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假钺的部首是金字旁,筆畫數為11畫。
來源
假钺一詞是由拼音“jiǎ yuè”音譯而來,最早出現于現代漢語中。
繁體
繁體字“假钺”與簡體字相同,無區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假钺一詞不存在,因為它是現代漢語中的新詞。
例句
1. 他手中的假钺使得他能迷惑大衆,獲得了不該有的權力。
2. 那個商人用假钺假裝自己是皇家使節,騙取了許多貴族的財富。
組詞
1. 假裝
2. 假貨
3. 假冒
4. 假象
近義詞
僞造、假冒、冒充、僞裝
反義詞
真實、真正、真實地、真實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