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急憂傷。荒,通“ 慌 ”。 三國 魏 曹植 《九愁賦》:“登高陵而反顧,心懷愁而荒悴。”
“荒悴”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和來源綜合理解,具體可分為以下兩類解釋:
基本含義
原指田地荒蕪貧瘠,後引申為形容人因疾病、勞累或憂愁導緻的面容憔悴、身體瘦弱。這種用法常見于描述身體與精神的雙重衰弱狀态。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作品中,如描寫長期患病、經曆苦難或情緒壓抑的人物形象。
通假字釋義
古漢語中“荒”通“慌”,因此“荒悴”亦可解釋為“焦急憂傷”。例如曹植《九愁賦》中的“心懷愁而荒悴”,即表達内心的憂愁與焦慮。
語義辨析
此義項側重心理狀态,需結合上下文判斷。例如:“荒悴”在“登高陵而反顧,心懷愁而荒悴”中,更多指向情感層面的憂思。
“荒悴”需根據具體語境區分是描述外貌的衰弱,還是内心的焦慮,兩者分别對應不同的曆史演變和使用場景。
荒悴是一個形容詞,常用來描述人或事物因為疾病、困苦、疲勞等原因而變得憔悴、衰弱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荒(艹部,6畫)+ 悴(心部,8畫)
來源:
荒悴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邶風·荒草》一詩中的“我喪我悴”一句,用以形容人在困苦、失意的情況下變得憔悴,這個詞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得到了廣泛運用。
繁體:
荒悴的繁體寫法是「荒憔」。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荒悴的寫法為「荒綷」,其中「綷」是指布匹破爛的樣子,後來演變為現代的「悴」。
例句:
1. 他因為長時間的操勞,看上去十分荒悴。
2. 經曆了一場災難,這座城市變得一片荒悴。
組詞:
荒蕪、悴色、憔悴
近義詞:
衰敗、消瘦、憔悴
反義詞:
健康、興盛、精神煥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