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犯命的意思、犯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犯命的解釋

違抗命令。《周禮·地官·小司徒》:“施其賞罰,誅其犯命者。”《左傳·昭公六年》:“有犯命者,君子廢,小人降。”《呂氏春秋·異用》:“昔蛛蝥作網罟,今之人學紓,欲左者左,欲右者右……吾取其犯命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犯命是古漢語詞彙,核心含義指違抗命令或法令,強調對權威意志的抵觸行為。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1. 字義構成與核心釋義

    “犯”本義為侵犯、觸犯(《說文解字》:犯,侵也);“命”指命令、法令(《說文解字》:命,使也)。二字組合,“犯命”即指觸犯、違背上級或律法發出的指令。其核心在于對既定規則或權威意志的不遵從。

  2. 古籍用例與語境含義

    該詞多見于先秦及漢代文獻,常與法律、軍事或倫理規範相關:

    • 違抗軍令/政令:如《左傳·襄公十年》記載“臣懼其死,以及揚幹,無所逃罪。不能緻訓,至于用钺。臣之罪重,敢有不從,以怒君心?請歸死于司寇。”杜預注:“言不敢犯命。” 此處“犯命”指下屬不敢違抗君主的處罰命令 。
    • 觸犯國家法令:如《禮記·月令》載“(孟秋之月)命有司修法制,繕囹圄……戮有罪,嚴斷刑”,鄭玄注:“順秋氣,政尚嚴。” 若在此時期違背相關法令,即屬“犯命”,将受嚴懲 。
    • 倫理規範的違背:在宗法社會,“命”亦可指尊長的吩咐,故“犯命”有時也涵蓋對家長、師長命令的忤逆。
  3. 現代延伸與使用範圍

    現代漢語中,“犯命”作為獨立詞彙已不常用,其含義多由“違命”“抗命”“違法”“犯法”等替代。但在研究古代文獻、法律史或成語典故(如“犯上作亂”)時仍需理解其本義。需注意其與“亡命”(逃亡、玩命)、“舍命”(拼命)等形近詞的區别。

“犯命”是具法律與倫理色彩的文言詞,指主動觸犯或抗拒權威命令(包括國家法令、軍令、尊長之命),強調行為的對抗性與違規性。其近義詞包括“違命”“抗命”“逆命”等。

網絡擴展解釋

“犯命”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違抗命令,主要來源于古代文獻典籍。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犯命”指不服從或違背上級或權威者的指令,帶有明确的“違抗”性質。例如《周禮·地官·小司徒》提到“誅其犯命者”,即對違抗命令者進行處罰。

二、文獻溯源

  1. 《周禮》:記載“施其賞罰,誅其犯命者”,強調對違令者的懲戒。
  2. 《左傳》:“有犯命者,君子廢,小人降”,說明違抗命令會導緻地位剝奪或降級。
  3. 《呂氏春秋》:“吾取其犯命者”,進一步印證該詞在先秦時期的使用場景。

三、注意點

建議在理解時優先參考《周禮》《左傳》等權威典籍的原始語境。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3提供的具體引文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暗娼案卷半大變分法筆筒滄路徜徉恣肆晁董承構次後蹙然等速運動東讨西伐鬥米尺布鍍鋅鐵訛未楓柳人封妻蔭子分文不名趕絡各執一詞盥浴龜河號碼機橫巴回文假黃钺緊卷近狀酒食徵逐急危決剔開張闊視癞頭蟇浪淘沙雷電酹祝龍駕龍攎亂機綸閣母舌劈胸乾哕箝籋慶煙瓊弁生訣勝利在望失慎輸灌縮縮太狂生題凡鳥頭角委蕤文運卧雲鄉啬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