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急忧伤。荒,通“ 慌 ”。 三国 魏 曹植 《九愁赋》:“登高陵而反顾,心怀愁而荒悴。”
“荒悴”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和来源综合理解,具体可分为以下两类解释:
基本含义
原指田地荒芜贫瘠,后引申为形容人因疾病、劳累或忧愁导致的面容憔悴、身体瘦弱。这种用法常见于描述身体与精神的双重衰弱状态。
使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作品中,如描写长期患病、经历苦难或情绪压抑的人物形象。
通假字释义
古汉语中“荒”通“慌”,因此“荒悴”亦可解释为“焦急忧伤”。例如曹植《九愁赋》中的“心怀愁而荒悴”,即表达内心的忧愁与焦虑。
语义辨析
此义项侧重心理状态,需结合上下文判断。例如:“荒悴”在“登高陵而反顾,心怀愁而荒悴”中,更多指向情感层面的忧思。
“荒悴”需根据具体语境区分是描述外貌的衰弱,还是内心的焦虑,两者分别对应不同的历史演变和使用场景。
荒悴是一个形容词,常用来描述人或事物因为疾病、困苦、疲劳等原因而变得憔悴、衰弱的状态。
拆分部首和笔画:
荒(艹部,6画)+ 悴(心部,8画)
来源:
荒悴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诗经·邶风·荒草》一诗中的“我丧我悴”一句,用以形容人在困苦、失意的情况下变得憔悴,这个词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繁体:
荒悴的繁体写法是「荒憔」。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荒悴的写法为「荒綷」,其中「綷」是指布匹破烂的样子,后来演变为现代的「悴」。
例句:
1. 他因为长时间的操劳,看上去十分荒悴。
2. 经历了一场灾难,这座城市变得一片荒悴。
组词:
荒芜、悴色、憔悴
近义词:
衰败、消瘦、憔悴
反义词:
健康、兴盛、精神焕发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