俘累的意思、俘累的詳細解釋
俘累的解釋
俘獲捆綁;俘擄。 宋 蘇轼 《代張方平谏用兵書》:“然此等皆戕殺已降,俘纍老弱,困弊腹心,而取空虛無用之地以謂武功。” 宋 陸遊 《南唐書·朱元傳論》:“ 元 降,諸将束手無策,相與為俘纍以去。” 清 黃宗羲 《太垣靳公傳》:“國家新造,攻城略地,俘累即為軍賞,斬刈首馘之餘,汨沒於奴隸。”
詞語分解
- 俘的解釋 俘 ú 打仗時被擒的敵人:俘虜。戰俘。遣俘。 打仗時擒住敵人:俘獲。被俘。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 累的解釋 累 é 〔累累〕.連續成串,如“果實累累”;.頹喪的樣子,如“累累若喪家之犬”。 〔累贅〕.多餘,不簡潔,如“文字累累”;.使人感到多餘或麻煩的事物,如“負重登高,不勝累累”(“ 贅”均讀輕聲)。 乏
專業解析
“俘累”是漢語中的複合詞,其釋義需結合單字本義及曆史語境分析:
-
字義分解
- 俘:《說文解字》釋為“軍所獲也”,指戰争中被擒獲的敵方人員或物資,如“俘虜”“俘獲”(《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 累:此處取“連及”或“捆綁”義,《左傳》有“系累其老弱”的用法,引申為受牽連、束縛的狀态(《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
複合詞義
該詞最早見于古代軍事文獻,指戰争中俘獲的人或物,并強調其受控制、牽連的狀态。例如《舊唐書》載“俘累千計”,指俘虜數量衆多且處于被拘押境況(《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
現代用法
當代語境中“俘累”已罕用,多被“俘虜”“戰利品”等替代。但在研究古籍時需注意其特指性,如明代兵書《武備志》中“俘累辎重”指繳獲的敵軍物資與人員(《中國曆史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引用來源:
-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 《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 《中國曆史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俘累”是一個漢語詞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主要解釋:
一、成語含義(身心疲憊的比喻義)
- 基本含義:指被俘虜後身心俱疲的狀态,引申為因壓迫或困境導緻的身心雙重痛苦。
- 使用場景:多用于文學或口語中,描述人處于極度疲憊、無法擺脫困境的狀态。例如:“長期高壓工作讓他如陷俘累。”
二、字面含義(古籍中的動詞用法)
- 本義:指“俘獲并捆綁”,常見于古代文獻,強調軍事行動中的擄掠行為。
- 古籍例證:
- 蘇轼《代張方平谏用兵書》提到“俘累老弱”,批評戰争中對弱勢群體的傷害。
- 陸遊《南唐書·朱元傳論》記載“相與為俘累以去”,描述戰敗被俘的場景。
三、補充說明
- 讀音與結構:拼音為fú lèi,由“俘”(俘虜)和“累”(拖累)組合而成,兼具動作與結果的雙重含義。
- 現代使用:作為成語的比喻義更常見,而字面含義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代張方平谏用兵書》等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嗄程安佚逼駁柄靶禀單駁骝波羅不配才高運蹇殘秋産殖出界倒楣定計發舒關口好吃豪費弘朗滑出溜加持将軍柱降屈間或劍樹刀山剿撫兼施交舊禁府近悅遠來酒食地獄考鑒昆玉兩用衫禮券倫紀明祀納粟逆治驽犬歧歧取景取親日安塞聲稍綠省納生事擾民沈檀殊功疏懷聳聞邃麗桃腮柳眼挑牙料唇提控體育道德土茶五禽響瓜兒相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