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搶榆的意思、搶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搶榆的解釋

語本《莊子·逍遙遊》:“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後以“搶榆”借指僅能短程飛掠的小鳥。亦以喻胸無大志或胸無大志者。 南朝 梁 何遜 《窮鳥賦》:“時復搶榆決至,觸案窮歸。” 唐 儲光羲 《哥舒大夫頌德》詩:“顧我搶榆者,莫能翔青冥。” 宋 陸遊 《龍锺》詩:“搶榆敢羨垂天翼,倚市從嗤刺繡文。”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搶榆”是一個源自《莊子·逍遙遊》的典故性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出處與字詞解析 該詞出自《莊子·逍遙遊》中蜩與學鸠嘲笑大鵬的場景:“我決起而飛,搶榆枋”。“搶”在此讀作qiāng(),意為“突入、撞擊”,指小鳥快速俯沖觸碰樹木的動作;“榆”即榆樹,代指低矮的樹木。

二、本義與引申義

  1. 本義:描述小鳥僅能短距離飛掠至低矮樹木的行為,暗含飛行能力的局限性。
  2. 引申義:
    • 比喻胸無大志:如唐代儲光羲詩句“顧我搶榆者,莫能翔青冥”,以“搶榆者”自謙志向淺近。
    • 自嘲處境局限:宋代陸遊在《龍锺》中寫道“搶榆敢羨垂天翼”,表達對自身境遇的感慨。

三、文學應用 該詞常見于古詩文,例如南朝何遜《窮鳥賦》用“搶榆決至”描寫鳥的窘迫,強化了詞語的意象色彩。現代漢語中雖不常用,但在解讀古文或進行文學創作時仍具參考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二

搶榆的意思

《搶榆》又稱為《搶榆救火》,是指在火災現場利用切斷榆木進行滅火的一種措施。榆木因其質地堅韌,容易切割,并且燃燒起來不易熄滅,因此在火災中使用榆木進行滅火具有較好的效果。

拆分部首和筆畫

《搶榆》這個詞由部首組成是手(扌)和木(木),其中“手”為5畫,“木”為4畫。

來源

《搶榆》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徐霞客的《徐霞客遊記》中,他在遊曆途中目睹了一場火災,看到有人砍下樹枝撲滅火勢後,有感而發寫下了《搶榆》這個詞。

繁體

《搶榆》的繁體字為「搶榆」。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搶榆》一詞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太多的變化。

例句

1. 火災發生時,大家迅速行動起來,紛紛拿起榆木搶榆救火。

2. 古代搶榆救火的勇士們用榆木滅火的事迹流傳至今。

組詞

搶劫、搶奪、榆樹、榆木、救火、滅火、火災

近義詞

切榆、救榆

反義詞

放榆、燒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