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號的意思、府號的詳細解釋
府號的解釋
官員的加銜。所加銜大多是比本職高的中央官員的名號。《北史·郭祚傳》:“及為征西、 雍州 ,雖喜外撫,尚以府號不優,心望加大。” 宋 王谠 《唐語林·企羨》:“公凡八任銓衡,三領節鎮,皆帶府號為尚書。”
詞語分解
- 府的解釋 府 ǔ 儲藏文書或財物的地方:府庫。天府。 舊時封建貴族和官僚的主宅,泛指一般人的住宅:府邸。府第。王府。府上。 中國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區域名,等級在縣和省之間:開封府。府尹。府治。府試。首府。 國家行
- 號的解釋 號 (號) à 名稱:國號。年號。字號。 指人除有名、字之外,另起的别稱:别號(如“李白,字太白,號號青蓮居士”)。 标志:記號。 排定的次序或等級:編號。號碼。 揚言,宣稱:號稱(a.名義上是;b.
網絡擴展解釋
“府號”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層主要含義,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古代官職制度中的含義
指官員的加銜制度,即在本職官職之外,附加更高品級的中央官員名號。例如,地方官員可能被授予尚書、太尉等中央頭銜,以提升其地位。這一用法多見于《北史》《唐語林》等史料記載()。
典型例證:
- 《北史·郭祚傳》記載,郭祚擔任地方官職時,因“府號不優”而希望獲得更高加銜。
- 宋代王谠《唐語林》提到官員“帶府號為尚書”,即通過加銜彰顯身份。
二、現代引申為成語的含義
指地位顯赫、權力重大的人物,常用于形容政府高官、企業領袖等權威人士()。例如:“他在學術界堪稱府號,決策影響深遠。”
補充說明
- 讀音與結構:拼音為“fǔ hào”,由“府”(官署/地位)和“號”(名號/權威)組成。
- 使用場景:
- 曆史語境:描述古代官職加銜制度。
- 現代語境:比喻性強調個人或組織的權威性。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北史》《唐語林》等古籍,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府號這個詞在漢語中有着特定的含義。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府號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廣”字旁,右邊是“號”字,它的總筆畫為11畫。
來源:府號一詞源自古代,用來表示政府所劃分的行政區域。
繁體:府號的繁體字形為「府號」。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府號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
例句:他擁有着一座府號,負責統領整個地區的行政工作。
組詞:府廳、府莊、府庫、郡府等。
近義詞:府邸、官府、政府等。
反義詞:非府、民間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告訴我,我會盡力幫助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