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洛的意思、東洛的詳細解釋
東洛的解釋
指 洛陽 。 漢 唐 時以 洛陽 為東都,故稱。 唐 韓愈 《縣齋有懷》詩:“求官去 東洛 ,犯雪過 西華 。” 錢仲聯 集釋引 王元啟 曰:“公于 貞元 十六年冬及明年冬,自 洛 再往京師。” 宋 唐庚 《有所歎》詩之一:“近逃臺鼎居 東洛 ,聞道衣冠滿北軍。”參見“ 東都 ”。
詞語分解
- 東的解釋 東 (東) ō 方向,太陽出升的一邊,與“西”相對:東方。東經(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或經線)。東山再起(喻失勢之後,重新恢複地位)。付諸東流。 主人(古代主位在東,賓位在西):房東。股東。東道主(泛指
- 洛的解釋 洛 ò 〔洛河〕水名,在中國陝西省。 〔洛水〕水名,源于中國陝西省洛南縣,東流經河南省入黃河。古作“ 雒”。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東洛”是古代對洛陽的别稱,主要源于漢唐時期的曆史背景。以下是詳細解釋:
-
基本詞義
“東洛”指洛陽,因漢唐兩代将洛陽設為東都(與西京長安對應)而得名。例如唐代韓愈在《縣齋有懷》中寫道:“求官去東洛,犯雪過西華”,即以“東洛”代指洛陽。
-
曆史背景
- 漢唐時期,長安為首都(西京),洛陽因位于長安以東,被定為東都,故稱“東洛”。
- 宋代文人唐庚的詩句“近逃臺鼎居東洛”也延續了這一用法,表明該詞在文學中的傳承。
-
使用場景
多見于古典文獻與詩詞,用于強調洛陽的地理方位或政治地位,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
總結來看,“東洛”是洛陽在特定曆史階段的代稱,需結合漢唐都城制度理解其含義。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關聯,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東洛是一個漢字詞語,它包含兩個部分:東和洛。東字的部首是一,它的筆畫數是一。洛字的部首是水,它的筆畫數是八。東洛合起來表示東方的洛水。洛水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河流之一,它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洛陽市。
東洛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學作品《世說新語》中的一句話:“東洛諸侯,世所希焉。”在這句話中,東洛意味着受人景仰和崇敬。
在繁體字中,東洛的寫法保持不變。而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東字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在楷書和隸書中,東字的寫法較為規範。而在篆書和草書中,東字的書寫可能會有一些變化。
下面是關于東洛的例句:
1. 東洛之水,源遠流長。
2. 他的成就被譽為東洛之瑰寶。
一些與東洛相關的詞語包括:
1. 東方:表示東方地區或東方文化。
2. 洛陽:表示河南省的一個市級行政單位。
3. 洛水:指洛陽附近的一條河流。
近義詞和反義詞:
1. 近義詞:東部、東方、東南
2. 反義詞:西部、西方、西南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