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畫押。 清 顧炎武 《日知錄·押字》:“是則以親署為押,已見於 三國 時矣。”原注:“ 南北朝 謂之畫敕。”
“畫敕”是一個古代文書處理術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基本定義
“畫敕”指在官方文書上籤署意見或畫押的行為,相當于現代文件審批中的簽名确認。該詞由“畫”(籤署)和“敕”(皇帝诏令)組合而成,常見于南北朝至清代的行政流程中。
曆史背景與用途
延伸含義
“敕”字本身有告誡、命令之意,因此“畫敕”不僅指簽名,還隱含對文書内容的認可與執行責任。
現代關聯
該詞現已罕用,但在研究古代文書制度或曆史文獻時仍有參考價值,例如分析南北朝至清代的行政流程與權力結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不同朝代的差異,可參考《日知錄》《資治通鑒》等古籍原文,或查閱古代行政制度相關研究。
《畫敕》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在文書或文件上作出的批示或命令。
《畫敕》的部首是「言」,拆分後的筆畫數為12畫。
《畫敕》在《康熙字典》中有收錄,它是由「畫」和「敕」兩個字組合而成的。
《畫敕》的繁體字為「畫敕」。
在古時候,漢字「畫敕」的寫法有一些變化。例如,「畫」的古漢字寫法是「畫」,而「敕」的古漢字寫法是「勅」。
1. 領導發出了一個重要的畫敕,要求所有員工務必按時完成任務。
2. 這份文件上有上級領導的畫敕批示,表示對我們工作的肯定。
畫卷、畫眉、畫餅、敕使、敕建、敕文、敕封、敕府
批示、命令、指示、批準
批駁、反對、拒絕、否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