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兇狠而乖張。《國語·晉語九》“ 宵 也佷” 三國 吳 韋昭 注:“佷,佷戾,不從人也。”《宋書·晉平剌王傳》:“ 休祐 佷戾強梁,前後忤上非一。” 宋 洪邁 《夷堅丙志·廣州女》:“女佷戾不孝,無日不悖其親。”
“佷戾”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hěn lì,其含義主要與性格或行為的兇狠、乖張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指人性格兇狠且固執乖張,常表現為不聽從他人、行為暴烈。該詞多用于描述極端負面的人格特質,如《宋書·晉平剌王傳》稱“休祐佷戾強梁”,即強調其兇暴且難以管束的特性。
詞源與用例
近義詞與反義詞
與“狠戾”的關系
兩詞讀音相同(hěn lì),且含義高度重疊,均指兇暴殘忍。區别在于,“佷戾”更側重“固執不馴”,而“狠戾”強調“殘暴無道”。古籍中二者常混用,現代漢語中“狠戾”更為常見。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曆史文本中,形容人物性格的極端負面特質,如:“佷戾強梁之徒,終難久安。”(出自《宋書》)。
“佷戾”是形容人性情兇暴且頑固不化的書面用語,需結合語境理解其強調的側重點(如固執或殘忍)。現代使用中,可與“狠戾”互換,但需注意文獻原字。
佷戾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行為兇惡邪惡。字的拆分部首為人和戈,拆分筆畫為7畫。佷戾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典籍《詩經》中。在《詩經·王風·凫鹥》篇中,有一句“佷戾匪敢告。”佷戾在古漢語中有形容人兇惡蠻橫的意思。
在繁體中文中,佷戾的寫法仍然保持不變,依然為“佷戾”兩個字。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佷戾字的形狀和現代稍有不同。其形狀為兩個部首相連,上半部分為“人”,下半部分為“戈”。
以下為幾個使用佷戾的例句:
1. 他總是佷戾的語氣對待别人,毫不尊重他人的感受。
2. 這個人具有佷戾的性格,平時一點善良之心都沒有。
除了佷戾,還有一些與之相關的詞語:
1. 近義詞:兇惡、邪惡、殘忍、暴戾
2. 反義詞:善良、友善、和善、仁慈
佷戾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
1. 佷戾兇惡:形容人行為極其惡劣兇殘。
2. 佷戾無情:形容人對他人毫無憐憫之心,毫不留情。
綜上所述,佷戾這個詞語意思是行為兇惡邪惡,源自于古代典籍《詩經》,拆分部首為人和戈,拆分筆畫為7畫。在繁體中文中,寫法仍然保持不變。古時候漢字寫法中,佷戾的形狀為兩個部首相連。使用佷戾的例句有“他總是佷戾的語氣對待别人,毫不尊重他人的感受”等。佷戾的近義詞有兇惡、邪惡、殘忍、暴戾,反義詞有善良、友善、和善、仁慈。可以組詞的詞語有佷戾兇惡、佷戾無情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