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商的胡人。後亦泛稱外國商人。 唐 韓愈 《送僧澄觀》詩:“越商胡賈脫身罪,珪璧滿船寧計資。” 清 梅曾亮 《送韓珠船序》:“惟 英吉利 ……越國萬裡,踔一船環叩海疆,詐言求市,驚恐民吏。邊疆吏将以闌入邊關罪罪之,當也。天子獨察其胡賈,行無遠識。”
“胡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原指經商的胡人
“胡”在古代常指西域或北方少數民族(如匈奴、突厥等),而“賈”指商人。因此“胡賈”最初指來自西域或北方民族的外族商人。例如唐代韓愈詩句“越商胡賈脫身罪”(《送僧澄觀》),即指經商的胡人。
引申為泛稱外國商人
清代梅曾亮在《送韓珠船序》中以“胡賈”形容英國商人,說明其含義擴展至所有外國商人。
部分詞典(如)提到“胡賈”作為成語,形容“胡作非為、貪婪欺詐的人”。但此解釋在權威文獻中較少見,可能是基于“胡人商賈”行為的負面引申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是否適用。
若在文獻中遇到“胡賈”,建議優先考慮“外國商人”的本義,并注意上下文是否有負面色彩。如需引用成語義,需結合具體語境謹慎使用。
《胡賈》是一個中文詞彙,常用來形容不正派、不誠實的人,特指那些以欺騙和投機行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的人。胡賈也可以指代商人、奸商等貶義概念。
《胡賈》這個詞可以拆分為“⺼”(肉字旁)和“貝”(貝字旁)。它的總筆畫數為12畫。
《胡賈》來源于明代楊漣曾所著的《胡賈集》。其中,“胡”指的是胡人或西北方人,而“賈”則表示商人。這個詞原本描述的是胡人的商人,逐漸演變為指代不正當行為的人。
《胡賈》的繁體字為「胡賈」。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可以将《胡賈》寫作「胡賈」(胡的古字形為「虍」,賈的古字形為「貯」)。
1. 他滿嘴跑火車,真是個胡賈不可信任的人。
2. 這個商人明目張膽地進行欺詐,完全是一個典型的胡賈。
3. 不要相信他的花言巧語,他是個老謀深算的胡賈。
1. 胡言亂語:指說話無根據或無意義。
2. 奸商:指用不正當手段謀取私利的商人。
3. 騙子:指以欺騙他人牟取利益的人。
1. 榜樣:指對他人起示範作用、引導他人行為的人。
2. 正直:指品行端正、誠實可信的。
1. 廉潔:指廉恥心強,不貪污、不受賄的。
2. 老實:指态度真誠、坦率、沒有欺騙行為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