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本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黜免》:“ 殷中軍 被廢,在 信安 ,終日恒書空作字。 揚州 吏民尋義逐之,竊視,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後因以“書空咄咄”為歎息、憤慨、驚詫的的典實。 金 元好問 《鎮平縣齋感懷》詩:“書空咄咄知誰解,擊缶嗚嗚卻自驚。” 清 珠泉居士 《續闆橋雜記·麗品》:“公子疑信參半,書空咄咄,偵騎四出,蹤緒杳然,悲憤填膺,一病幾殆。” 夏衍 《文藝工作者與社會》:“社會上将文人看作一種特殊的存在,而将他們規定為隻能書空咄咄而沒有實行力的迂腐的人種。”
“書空咄咄”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shū kōng duō duō,屬于ABCC式結構,多用于書面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該成語源自曆史典故,表示對某種現象或遭遇感到歎息、憤慨或驚詫。其核心情感是面對難以理解的怪事或無奈現實時,表現出強烈的情緒反應。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黜免》:
晉代殷浩被罷官後,整日用手指在空中寫字。旁人暗中觀察,發現他隻寫“咄咄怪事”四字,以此表達對貶黜的不解與憤懑。後以“書空咄咄”代指類似情境。
“書空咄咄知誰解,擊缶嗚嗚卻自驚。”(金·元好問《鎮平縣齋感懷》)
這裡借典故抒發詩人對世事的感慨與無奈。
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表達對荒誕、不公現象的批判或自我纾解,如:“面對亂象,他唯餘書空咄咄。”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可參考《世說新語》原文或相關注解。
《書空咄咄》是一個成語,意為腰纏十萬貫的富人。下面将對其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分析、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解釋。
《書空咄咄》中的每個字都有其獨特的部首和筆畫。
《書空咄咄》一詞可以追溯到《詩經·小雅·伐柯》中的“書彼絲紡,言彼桑土。”這句話形容了古代富裕人家的生活情景,其中“書”表示裝扮華麗,“彼絲紡”指家裡有豐富的織繡之物,“言”表示講究樸素,“彼桑土”指家裡沒有書籍,而是以耕作為主。後來人們根據這段文字将“書彼絲紡,言彼桑土”解釋為“隻裝點外表、沒有内涵”的人。
《書空咄咄》的繁體寫法為「書空咄咄」。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變化。《書空咄咄》中的字在古時候的寫法如下:
作為一個成語,《書空咄咄》可以用于句子中,例如:
他的衣着光鮮亮麗,可是内心卻空虛無實,真是個典型的《書空咄咄》。
與《書空咄咄》相關的組詞有:
與《書空咄咄》意義相近的近義詞有:
與《書空咄咄》意義相反的反義詞有:
以上是關于《書空咄咄》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解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