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壤的意思、膏壤的詳細解釋
膏壤的解釋
肥沃的土地。《史記·貨殖列傳》:“ 關中 自 汧 雍 以東至 河 華 ,膏壤沃野千裡。” 三國 魏 曹植 《喜雨》詩:“喜種盈膏壤,登秋必有成。” 唐 司空圖 《太原王公同州修堰記》:“故其水皆渾而悍暴難制,然左輔土田,賴之為膏壤,堰雖勞,不可廢也。” 清 譚嗣同 《報貝元徵書》:“及見形見勢絀,有百敗,無一勝,所失膏壤方數千裡。”
詞語分解
- 膏的解釋 膏 ā 肥,肥肉:膏粱(肥肉、細糧)。膏腴。膏沃。 脂油:春雨如膏。膏澤(a.滋潤作物的及時雨;b.喻給予恩惠)。 中醫指心尖脂肪,認為是藥力達不到的部位:病入膏肓。 膏 à 把油抹在車軸或機械上:
- 壤的解釋 壤 ǎ 松軟的土,可耕之地:土壤。沃壤。壤土。 地,與“天”相對:霄壤。天壤之别。 地區,區域:壤界。接壤。窮鄉僻壤。 古同“攘”,紛亂。 古同“穰”,五谷豐收。 霄 筆畫數:; 部首:土; 筆順編
網絡擴展解釋
膏壤(gāo rǎng)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肥沃的土地,尤其適合農耕。該詞由“膏”(肥沃)和“壤”(土地)組成,兩者意義疊加強調土地的豐饒性。例如《史記·貨殖列傳》記載:“關中自汧雍以東至河華,膏壤沃野千裡”。
二、引申意義
在文學中常被比喻為人才輩出的環境,如“膏壤千裡,粟如丘山”形容齊國文化的繁榮。現代用法中也可用于抽象表達,如“母愛是灌溉心靈的膏壤”。
三、古籍與例句
- 曆史文獻:唐代司空圖《太原王公同州修堰記》提到“賴之為膏壤”,說明土地對農業的重要性。
- 詩詞引用:曹植《喜雨》詩雲“喜種盈膏壤”,體現農耕與自然的關系。
四、近義詞
常見近義詞包括“沃土”“良田”,均強調土地的肥沃屬性。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用例,可參考《史記》、曹植詩集及文化類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膏壤,是一個漢字詞語,既有簡體字形式,又有繁體字形式,在中文中有着特定的意思。下面将按照要求給出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膏壤由兩個部首組成:脂(月亮)和土(土地)。脂部為4畫,土部為3畫,共計7畫。
來源:膏壤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南宋文學家陸遊的《夜泊牛渚懷古》詩中,用以形容土地肥沃、適合農耕的寓意。
繁體:膏壤的繁體字形式為「膏壤」,與簡體字形式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書寫中,膏壤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基本上是一個相同的形狀。
例句:農田像一個膏壤,得到充足的陽光和雨水,使作物茁壯成長。
組詞:膏壤可以與其他漢字組合成形容詞,如膏壤肥沃、膏壤滋潤。
近義詞:肥沃、富饒、沃土。
反義詞:貧瘠、荒蕪、不毛。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為你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