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喪娶的意思、喪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喪娶的解釋

亦作“ 喪取 ”。在服喪期間婚娶。《公羊傳·文公二年》:“何譏爾?譏喪娶也。娶在三年之外,則何譏乎喪娶?”《公羊傳·宣公元年》:“曷為貶?譏喪娶也。喪娶者公也。”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玉杯》:“何以謂之喪取?曰:《春秋》之論事,莫重乎志。今取必納币,納币之月在喪分,故謂之喪取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多個權威文獻的釋義,“喪娶”是中國古代禮制中的特殊概念,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喪娶”指在服喪期間進行婚娶的行為,其異體寫法為“喪取”。這種行為在周代禮制中被視為違背孝道倫理,尤其在父母或直系親屬去世後的三年守喪期内,子女不得嫁娶。

二、文獻例證

  1. 《公羊傳》記載了對此行為的批判:“譏喪娶也。娶在三年之外,則何譏乎喪娶?”(文公二年)
  2.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玉杯》中強調:“《春秋》之論事,莫重乎志”,認為在喪期納聘即屬違規。

三、禮制規範 古代服喪制度要求: • 斬衰(三年喪期):子女為父母服喪 • 期間禁止操辦喜事 • 包括納采、問名等婚儀程式都需暫停

四、倫理争議 這種行為被儒家視為“失志”的表現,因其違背了“居喪盡哀”的孝道準則。漢典等文獻明确指出,即便隻是進行婚約中的納币(聘禮)環節,若在喪期内完成也屬違規。

該詞主要見于先秦至漢代的禮制讨論,反映了古代中國“慎終追遠”的倫理觀念。現代漢語中已不作為常用詞彙存在。

網絡擴展解釋二

《喪娶》的意思

《喪娶》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因為父母或近親去世而喪失了喪事期間參與婚事的資格,不能舉辦婚禮的情況。

拆分部首和筆畫

《喪娶》由兩個部首組成:

1.喪(sang1)部:表示與喪相關的事物。

2.娶(qu3)部:表示與婚姻相關的事物。

根據拆分,可以得到《喪娶》的部首和筆畫分别是丿、女,總共需要3筆來書寫。

來源

《喪娶》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喪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喪期内的人不得舉行任何慶祝活動,包括婚姻。因此,有些人因為親人喪去而不能舉辦婚禮,被稱為《喪娶》。

繁體

《喪娶》的繁體字為「喪娶」。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喪」字的寫法為「喪」,「娶」字的寫法與現代相同。

例句

1. 他由于父親去世,正處于喪期,所以不能喪娶。

2. 他決定暫停婚禮,因為在爺爺喪期内不能喪娶。

組詞

與《喪娶》相關的組詞有:

1. 喪事(指喪期期間的事情)

2. 喪服(指喪期家屬所穿的服裝)

3. 喪葬(指喪事期間進行的葬禮儀式)

近義詞

與《喪娶》義近的詞語有:

1. 喪事期間沒有參與婚事

2. 在喪期内不能結婚

3. 因為喪親而無法舉辦婚禮

反義詞

與《喪娶》義相反的詞語有:

1. 成婚(指結婚)

2. 舉辦婚禮

3. 進入婚姻狀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