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說中的神獸名。《太平禦覽》卷九○八引 三國 吳 萬震 《南州異物志》:“風母獸,一名平猴,狀如猴,無6*毛,赤目,若行逢人,便叩頭,狀如懼罪自乞,人若撾打之,愜然死地,無復氣息,小得風吹,須臾能起。” 唐 皮日休 《送羊振文先輩往桂陽歸觐》詩:“竹人臨水迎符節,風母穿雲避信旗。”自注:“ 桂陽 山中有風母獸。擊殺,見風輒活。”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風母漢語 快速查詢。
“風母”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獸,其形象和特性在不同文獻中略有差異,但核心特征較為統一。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風母是古代文獻記載的異獸,主要活躍于南方山林,外形似猿猴但體型較小。其名稱在不同典籍中也被稱作“平猴”“風狸”或“風猩”。
二、典型特征
三、相關異聞
四、文獻溯源 主要記載見于三國《南州異物志》、唐代《太平禦覽》及《嶺南異物志》等古籍。需注意不同典籍對細節描述存在差異,可能與地域傳說流變有關。
《風母》是一個漢字詞語,用于形容風的母親,也就是風的源頭。它表示萬物生長的源泉和母親般的力量。
《風母》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風”和“母”,其中“風”是左右結構的偏旁部首,而“母”是上下結構的偏旁部首。
根據筆畫數,它包含11個筆畫。
《風母》一詞源于古代漢字,并在現代漢字中仍然使用。它的繁體字形為「風母」。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風母》在古代的寫法是「風母」。
1. 在大自然中,風母激蕩着生命的輪回。
2. 風母的力量将大地吹拂得綠意盎然。
風母沒有常見的組詞形式,因為它一般以單獨的詞語形式存在。
近義詞:
- 風神
- 風之源
反義詞:
- 風的子女
- 風之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