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晉 王嘉 《拾遺記·周靈王》:“ 老聃 在 周 之末,居 反景日室之山 ,與世人絶跡。帷有黃髮老叟五人,或乘鴻鶴,或衣羽毛,耳出於頂,瞳子皆方,面色玉潔,手握青筠之杖,與 聃 共談天地之數。”“鴻鶴”指鴻鹄與仙鶴。後用以為隱居、出家或學道的典實。 唐 陸龜蒙 《奉和襲美初夏遊楞伽精舍次韻》:“未為 堯 舜 用,且向煙霞託。我亦擺塵埃,他年附鴻鶴。”
(2).比喻志向遠大。 唐 高適 《淇上酬薛三據兼寄郭少府微》詩:“且欲同鷦鷯,焉能志鴻鶴。”鶴,一作“鵠”。 唐 李峤 《攀龍台碑》:“時運未集,東臯息鴻鶴之心;天衢既亨,北面就人臣之禮。”
“鴻鶴”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由“鴻”(大雁/天鵝)和“鶴”(仙鶴)組合而成,字面指高飛的鴻鹄與仙鶴,象征翺翔天際的姿态。
該詞與“鴻鹄之志”有相似比喻,但更強調超然物外的境界,兼具志向與隱逸的雙重文化内涵。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出處(如《拾遺記》原文),可參考、3、4的詳細記載。
《鴻鶴》指的是一種古老的傳說中的鳥類,也可以指代象征着美好寓意的意象和符號。在漢字中,《鴻鶴》這個詞通常用來表示鳳凰或者仙鶴。
《鴻鶴》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分别是“鳥”和“鹿”。它總共有14個筆畫。
《鴻鶴》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化。在傳統文化中,它是一種神聖和吉祥的象征,常常與仙鶴和鳳凰聯繫在一起。繁體字形為「鴻鶴」。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而《鴻鶴》這個詞在古時的寫法為「鴻鶴」。
1. 他在湖邊看到了一隻盤旋在空中的鴻鶴。
2. 那幅畫中的鴻鶴展翅高飛,令人心曠神怡。
3. 她的舞姿飄逸動人,如同一隻翩翩起舞的鴻鶴。
- 迎鴻:迎接即将到來的好運。
- 鶴立:形容風度翩翩、高不可攀。
- 鶴發童顔:形容年紀已老而容顔不老。
鳳凰、仙鶴、孔雀等。
丑鳥、猛禽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