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時官方公文信函稱收函的機關為冰案。 清 林則徐 《咨覆兩廣總督批示義律禀案稿》:“據 英吉利國 領事 義律 ,於本月初十日上省,十一日子刻具有夷禀一件,業經本部堂明白批示,并咨明冰案。” 太平天囯 黃彭年 《代劉蓉函稿》之三:“各軍鍋、帳、鎗、炮,陸續解到,已分飭委員轉解各軍。前承飭解兩月餉銀及 魏琴堂 所解之五萬兩,現在分起勻撥飭領,另牘奉達冰案。”
“冰案”是一個源自古代公文用語的詞彙,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冰案”是舊時官方公文或信函中對收函機關的尊稱。該詞由“冰”(象征清正廉潔)和“案”(指公文書桌或機構)組合而成,暗含對收件方公正嚴明的贊譽。
部分資料(如)提到“冰案”可能引申為形容案情長期未解決的僵局,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需謹慎參考。主流解釋仍以公文術語為主。
該詞屬于古代公文敬語,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多見于研究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的場景。其構詞方式體現了古代漢語中對機構職能與官員品德的隱喻表達。
冰案(bīng àn)是一個中國漢語詞語,形容一件令人觸動或震驚的事件或案件。冰案的拆分部首為冫和安,共有13個筆畫。
“冰案”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小說《紅樓夢》中。在小說中,冰案用來形容令人深思熟慮的難題或謎團。隨着時間的推移,“冰案”一詞逐漸演變為形容令人震驚并引發廣泛關注的案件或事件。
冰案的繁體寫法是「冰案」。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冰案的字形有一些變化,但整體意義與現代用法相似。
1. 這個冰案的真相揭開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2. 這起冰案讓人們震驚不已,難以置信。
冰案沒有與之直接相關的組詞。
類似于冰案的詞語有驚世之案、轟動一時的事件。
與冰案相對的是平凡事件或普通案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