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候問的意思、候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候問的解釋

訊問;問候,問安。《漢書·蒯通傳》:“ 趙 武信君 不知 通 不肖,使人候問其死生。”《後漢書·黃琬傳》:“時司空 盛允 有疾, 瓊 遣 琬 候問。” 宋 曾鞏 《福州回曾侍中狀》:“雖有心誠嚮往之勤,而無書記候問之禮。”《儒林外史》第一回:“ 時知縣 又辦了幾樣禮物,送與 危素 ,作候問之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候問是漢語中表示禮節性探望或關切詢問的複合動詞,其釋義可從三方面解析:

一、詞源構成 "候"本義指觀察時節變化(《說文解字》釋為"伺望也"),引申為等待、問候;"問"含詢問、慰問之意。二字組合最早見于漢代典籍,《漢書·蕭望之傳》有"遣使候問"記載,體現古代禮儀制度中的探視規範。

二、現代釋義 《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界定為:①探望問候,如"候問病人";②官方或正式的禮節性訪問,如"外交候問"(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2016)。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帶有莊重色彩,常見于政務、外交等正式場合。

三、語用特征 包含三種行為要素:①周期性探視(《漢語大詞典》示例"五日一候問");②包含健康關懷;③遵循社會禮儀規範。其近義詞"探望"側重私人交往,"慰問"強調情感撫慰,而"候問"更突出制度性關懷。

權威典籍《禮記·曲禮》中"凡侍坐于君子,若有告者,則起而對"的禮儀原則,可視為候問行為的禮制淵源(中華書局,2018)。

網絡擴展解釋

“候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候問”指問候、問安,常用于表達對他人的關切或禮節性探望。例如:“時知縣送禮物作候問之禮”()。部分文獻中也有“訊問”的引申義,但現代使用以“問候”為主()。

二、曆史文獻用例

  1. 古代典籍

    • 《漢書·蒯通傳》記載:“趙武信君使人候問其死生”,體現探訪、問候之意()。
    • 《儒林外史》中描述官員“送候問之禮”,反映禮節性問候的用法()。
  2. 近義詞與語境
    與“問候”“問安”同義,多用于正式或書面場景,如宋代曾鞏《福州回曾侍中狀》提到“無書記候問之禮”()。

三、現代使用建議

四、總結

“候問”是帶有古語色彩的詞彙,核心含義為問候,需結合語境理解。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出處,可查閱《漢書》《儒林外史》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拔歸班榮霸王卸甲禀奏不意財賮參勸騁妍遲旆創局傳掌登學定禮鬥雞煩煩紡手發潛闡幽肥膌飛宇撫拍姽婳龜台過奢何誰昏黯黪角鯉甲文技工學校雞卵寖壞金陵計算中心九塗吉月均節口籍昆孫臨軍對陣冒履娜娜呶呶骈枝迫迮請托秋興燒香引了鬼來食牀時任市梢首虜熟落蒜條太一餘糧體表脫售危駭帏輤維修汙迹先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