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同勸勉。《後漢書·朱穆傳》:“宜為皇帝選置師傅及侍講者,得小心忠篤敦禮之士,将軍與之俱入,參勸講授,師賢法古。”
“參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共同勸勉,常見于古典文獻或正式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根據權威詞典《漢典》,“參勸”指“共同勸勉”,強調多人協作、互相督促的行為。例如《後漢書·朱穆傳》中提到的“參勸講授,師賢法古”,即通過共同勸勉來促進教學與學習。
多用于描述教育、輔政等正式場合,如古代官員或學者共同輔佐君主、師長與學生互相督促學習等。例如《後漢書》中提及為皇帝選賢臣“參勸講授”,即通過集體勸勉實現治國目标。
部分資料(如)将其解釋為“參與勸谏”,即主動勸告他人改正錯誤。這一說法可能源于對“參”與“勸”的單獨釋義的延伸,但未被權威詞典收錄。主流解釋仍以“共同勸勉”為準。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後漢書》相關篇章或權威漢語詞典。
《參勸》是一個包含兩個漢字的詞語,它的意思是為某人提供建議、勸告、引導或參考的意見。通過參考和勸導,人們可以幫助他人做出正确的決策,改善其行為,或者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案。
拆分部首和筆畫詞語《參勸》的第一個漢字“參”包含有部首“厶”,筆畫數為8;第二個漢字“勸”包含有部首“力”,筆畫數為7。
來源和繁體《參勸》是漢語的一個詞彙,源自古代漢字文化。它的繁體字形為“參勸”,在一些地區和傳統文化中仍然使用這種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例如,古代的字形“參”由三個橫折構成,形似一個人彎腰的樣子,而現代字形則簡化為三個橫杠。對于“勸”,古代的字形中心有個橫折,現代字形則變為一個直折。
例句1. 他向我參勸,讓我改變了錯誤的決定。
2. 我會參勸你,希望你能夠考慮一下我的建議。
3. 她受到他的參勸後,改變了自己的行為。
組詞與《參勸》相關聯的詞彙可能有:
1. 參考:提供信息或資料供他人參考。
2. 勸告:給予建議或意見,引導他人做出正确的決策。
3. 參與:參與某個活動或事務。
近義詞和反義詞近義詞:建議、勸導、指點。
反義詞:不理會、漠視、無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