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逐漸衰弛,敗壞。《舊唐書·郭子儀傳》:“自兵亂以來,紀綱寖壞,時多躁競,俗少廉隅。”
“寖壞”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拼音:hào huài(根據标注,但需注意“寖”在常規現代漢語中多讀jìn或qīn,此處可能是古音或特定文獻中的讀音)。
詞義:指事物逐漸衰敗、敗壞的過程,強調隨時間推移而惡化的狀态。例如《舊唐書·郭子儀傳》中“紀綱寖壞”即指法度綱常逐漸崩壞。
構成解析:
注意:該詞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讀音和含義。
《寖壞》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形容壞的程度或者程度極其嚴重的樣子。
《寖壞》的拆分部首為寸(cun)和爻(yao),它的總筆畫數是19畫。
《寖壞》在漢語中的來源比較晚,常見于現代口語和文學作品中。
《寖壞》的繁體字為「寑壞」。
在古時候,「寖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因為漢字的形态和用法在曆史上經曆了一些變化。
1.雖然這個房子看上去還不錯,但是裡面的設施已經寖壞得無法修複了。
2.這個人的道德品質寖壞到了極點,無法容忍。
寖害、寖亂、寖病、寖禍。
嚴重、極度、惡劣。
良好、完好、優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