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虜的意思、首虜的詳細解釋
首虜的解釋
(1).首級和俘虜。《荀子·儒效》:“故無首虜之獲,無蹈難之賞。”《史記·衛将軍骠騎列傳》:“大将軍軍入塞,凡斬捕首虜萬九千級。”《北齊書·斛律光傳》:“ 光 親射 雄 ,殺之,斬捕首虜三千餘級。”
(2).偏指首級。《漢書·李廣利傳》:“獲王首虜,珍怪之物畢陳於闕。” 明 唐順之 《都督沉紫江生墓碑記》:“或馘,或磔,或剜目截耳,縱之,凡數十人。首虜積至五千餘級。”或專指俘獲的敵人。《史記·衛将軍骠騎列傳》:“遂略 河南 地,至於 隴西 ,捕首虜數千,畜數十萬。”
(3).猶斬獲。 章炳麟 《訄書·官統中》:“ 秦 無儒,袒而割牲,執醬而饋,執爵而酳,尚首虜之國不有也。”
詞語分解
- 首的解釋 首 ǒ 頭,腦袋:首飾。首級。首肯(點頭表示同意)。 領導的人,帶頭的:首領。元首。首腦。首相(刵 )。 第一,最高:首都(?)。首府。 最先,最早:首次。首屆。首創。首日封。首義(首先起義)。 出頭
- 虜的解釋 虜 (虜) ǔ 俘獲:虜獲。俘虜。(.打仗時捉住敵人;.打仗時捉住的敵人)。 俘獲的人。 中國古代對北方外族的貶稱。 筆畫數:; 部首:虍;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首虜(shǒu lǔ)是古代漢語軍事術語,由“首”(頭顱)和“虜”(俘虜)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在戰争中斬獲的敵人首級和俘獲的敵人。該詞主要用于描述戰功統計,是古代軍功制度的重要考核指标。
詳細釋義
-
本義:斬首與俘虜
- “首”指砍下的敵人頭顱,“虜”指活捉的敵人。合稱“首虜”代表戰場上最直接、最血腥的戰果憑證。古代常以“獲首虜若幹”的形式記錄戰功,如《史記·衛将軍骠騎列傳》記載霍去病戰功:“斬首虜二千二十八級”。
-
引申義:戰功的計量單位
- 在軍功爵制度下(如秦國的二十等爵制),士兵的晉升和賞賜嚴格依據其斬獲的“首虜”數量。計算“首虜”成為衡量個人或部隊戰功大小的核心标準,如《商君書·境内》提到軍隊攻城後需“三日畢,将軍以不疑緻士大夫勞爵…其先入者,舉為最啟;其後入者,舉為最殿。再則複…皆令其黥劓于城下。三日徇,将軍乃入…攻城圍邑,斬首八千已上,則盈論;野戰,斬首二千,則盈論。” 這裡的“斬首”即“首虜”的核心部分。
-
曆史背景與消亡
- “首虜”制度盛行于戰國至秦漢時期,是激勵士兵奮勇作戰的重要手段。然而,其弊端也日益顯現,如殺良冒功、争搶首級導緻指揮混亂等。《漢書·刑法志》記載了漢世祖光武帝劉秀的诏書:“頃獄多冤人,用刑深刻,朕甚愍之…其與中二千石、諸大夫、博士、議郎議省刑法。” 這反映了漢代對嚴刑峻法(包括軍功制度)的反思。隨着時代發展,特别是東漢以後,更注重戰略成果(如奪取城池、完成戰役目标)的軍功評價體系逐漸取代了單純以“首虜”數量計功的方式。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對“首虜”有明确釋義:“首級和俘虜。指所獲敵人的首級和俘虜。” 該詞典是漢語詞彙研究的權威工具書。
- 《史記》:如《衛将軍骠騎列傳》、《李将軍列傳》等篇目,大量使用“首虜”一詞記錄戰功,是研究該詞曆史語境的核心原始文獻。
- 《漢書》:除延續《史記》的用法外,《刑法志》等篇章也反映了漢代對相關制度的反思。
- 《商君書》:提供了秦國軍功爵制(包括以斬首計功)的具體規定和思想背景。
“首虜”是古代軍功制度的關鍵詞,特指戰場上斬獲的敵人首級和俘虜,是計算士兵戰功、決定賞罰升遷的主要依據。其盛行于戰國秦漢,後因弊端叢生而逐漸被更綜合的評價體系取代。理解該詞需結合古代嚴酷的戰争環境和軍功激勵制度。
核心要素 |
詳細說明 |
詞義構成 |
“首”指敵人頭顱,“虜”指俘虜,合稱代表最直接血腥的戰果憑證。 |
核心功能 |
作為古代軍功爵制度的計量單位,決定士兵晉升賞罰(如秦國二十等爵制)。 |
曆史演變 |
盛行于戰國秦漢,東漢後逐漸被戰略成果評價體系取代(因殺良冒功等弊端)。 |
典籍記載 |
《史記》《漢書》作戰記錄常用,《商君書》載制度細節,《漢書·刑法志》反映反思。 |
網絡擴展解釋
“首虜”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軍事或曆史文獻中,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 首級和俘虜:指戰争中斬獲的敵方頭顱及俘獲的士兵。例如《史記·衛将軍骠騎列傳》記載“斬捕首虜萬九千級”,即統計殺敵和俘虜的數量。
- 偏指首級:部分語境下僅強調斬獲的敵人頭顱。如《漢書·李廣利傳》中“獲王首虜”,即側重記錄敵方首領的首級。
- 猶斬獲:泛指戰争中的戰果,包括殺敵、俘虜及物資掠奪。章炳麟在《訄書》中稱“尚首虜之國”,即指重視戰功的國家。
2. 古籍用例
- 《荀子·儒效》提到“無首虜之獲”,指未取得敵方首級或俘虜。
- 《北齊書·斛律光傳》記載“斬捕首虜三千餘級”,明确記錄殺敵數量。
3. 使用背景
該詞多見于史書、兵法等文獻,反映古代戰争中以首級和俘虜計功的制度。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常見于曆史研究或古文解讀。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案例或延伸用法,可參考《史記》《漢書》等原始文獻或權威曆史辭典。
别人正在浏覽...
拔丁抽楔抱負不凡扁擔社博物洽聞柴米弛壞疵點辭疾從居當不起誕略大張旗鼓堕局杜微慎防番部鳳兆粉條覆巢付屬俯仰之間鼓肚行衞鴻細狐胡鍵櫜結腸界路接筍解澤羁局津錢機軸趷登登濫詞零墜耄倦囊括四海濃酽烹轘破氣清嘉青史流芳齊味屈體枘鑿山賓善家鼠目獐頭殊色灘簧踏雪馬騰聲飛實同夥頭針療法托蒙穩協文娛文章二百年烏銀相交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