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駭的意思、危駭的詳細解釋
危駭的解釋
惶恐驚駭。《晉書·苻生載記》:“宗室、勳舊、親戚、忠良殺害略盡,王公在位者悉以疾告歸,人情危駭,道路以目。”《舊唐書·辛替否傳》:“當今疆埸危駭,倉廪空虛。”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一章第四節:“ 窦建德 被阻不能前進,軍心危駭,将帥以下都想回 洺州 。”
詞語分解
- 危的解釋 危 ē 不安全:危險。危殆。危言(a.故意說吓人的話;b.直言)。危難(刵 )。危如累(噄 )卵。 損害:危害。危及。 高的,陡的:危石。危樯。 使人驚奇的:危言聳聽。 端正的,正直的:正襟危坐。“邦
- 駭的解釋 駭 (駭) à 驚懼:駭歎(驚歎)。駭懼。駭然。駭人聽聞。驚濤駭浪。 驚起,散。 筆畫數:; 部首:馬;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危駭”是一個文言詞彙,常用于描述因危機或威脅引發的強烈恐慌情緒,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 基本含義:指惶恐驚駭,強調因外界危險或突發變故産生的極度不安與震驚。常見于曆史文獻,多用于描述戰争、政治動蕩等重大危機中的群體心理狀态。
出處與用法
- 曆史文獻例證:
- 《晉書·苻生載記》記載前秦暴君苻生濫殺宗室忠良,導緻“人情危駭,道路以目”,反映統治殘暴引發的社會恐慌。
- 《舊唐書·辛替否傳》用“疆埸危駭,倉廪空虛”形容唐代邊疆危機與民生困頓的雙重壓力。
- 現代學術引用:範文瀾、蔡美彪《中國通史》以“軍心危駭”描述窦建德軍隊受挫時的士氣崩潰,體現詞義在軍事語境中的應用。
語言特征
- 結構:由“危”(危險)與“駭”(驚駭)複合而成,屬并列結構,語義疊加強化。
- 適用對象:多用于群體心理描寫,如“人情危駭”“軍心危駭”,較少用于個體情緒表達。
近義對比
- 近義詞:驚惶、震駭(側重心理沖擊);危懼、惶遽(強調危機引發的持續恐懼)。
- 差異:“危駭”隱含具體危險源,程度較“驚慌”更重,且帶有文言色彩。
如需進一步探究詞義演變或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晉書》《舊唐書》等原始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危駭
“危駭”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危”和“駭”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危”字的部首是“十”,總筆畫數為6;“駭”字的部首是“馬”,總筆畫數為15。
來源和繁體
《危駭》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說文解字》,在那裡記載着這個詞語的含義。繁體字“危駭”在傳統文化中也有使用,通常出現在古籍、詩詞等古代文學作品中。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和部分現代漢字有所不同。在古時候寫《危駭》時,可能使用了一些古代漢字的變體或者更為繁複的字形。
例句
1. 他聽到突然傳來的巨響,吓得心頭一陣危駭。
2. 電影中的恐怖場面讓觀衆體驗到了真實的危駭感。
組詞
危機、駭人、危險、危疑
近義詞
驚恐、驚慌、驚駭、驚愕
反義詞
安穩、安甯、平和、從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