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太蒙 ”。中藥名。《管子·地員》:“羣藥安生,薑與桔梗,小辛大蒙。” 尹知章 注:“大蒙,樂名。”
亦作“ 太蒙 ”。古謂日落處,指西方極遠之地。《爾雅·釋地》:“西至日所入為 大蒙 。” 郭璞 注:“即 蒙汜 也。”《淮南子·氾論訓》:“ 丹穴 、 太蒙 、 反踵 、 空同 、 大夏 、 北戶 、 奇肱 、 修股 之民,是非各異,習俗相反。” 高誘 注:“ 太蒙 ,西方日所入處也。” 唐 岑參 《北庭贻宗學士道别》詩:“曾逐 李輕車 ,西征出 太蒙 。” 明 劉基 《夏夜台城中作》詩:“隻今幅員廣無外,東至日出西 太蒙 。”
“大蒙”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主要解釋:
根據《管子·地員》記載,“大蒙”被歸類為一種中藥材,常與姜、桔梗等藥材并列提及。例如:“羣藥安生,薑與桔梗,小辛大蒙”()。這一用法在古代藥學文獻中出現,但具體指代何種植物或藥物,現代已無明确對應。
在古籍中,“大蒙”通“太蒙”,表示日落處的西方極遠之地,屬于地理方位的代稱。例如:
建議優先參考古籍中的定義,若需進一步考據,可查閱《管子》《爾雅》等原始文獻來源。
意義:“大蒙”是一個詞語,通常用來形容某個人或事物的認知程度非常低,對某個領域或知識缺乏了解。
部首和筆畫:“大蒙”的部首是草字頭,并包含9個筆畫。
來源:“大蒙”一詞最早出現于古代中國,後來衍生成現代漢語詞彙。
繁體:“大蒙”的繁體字為「大濛」。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寫作“大蒙”時,可能會使用不同的字形和寫法,但整體意義保持不變。
例句: - 他對曆史一竅不通,真是個大蒙。 - 她對數學的理解很淺,完全是個大蒙。
組詞:與“大蒙”相關的詞語有: - 大智若愚:形容一個人明明很聰明,卻裝作一副傻樣。 - 大靈蒙昧:描述一個人對宗教或靈性領域缺乏了解。 - 蒙昧無知:形容一個人因缺乏知識而無法理解或認識事物。
近義詞:與“大蒙”相近的詞語有: - 愚昧:描述一個人由于缺乏知識或經驗而對事物不了解。 - 笨拙:形容一個人在某個領域或活動中缺乏靈活度或熟練度。
反義詞:與“大蒙”相反的詞語有: - 明白:表示對某個事物有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 知識淵博:形容一個人在某個領域擁有廣博的知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