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案鹿車的意思、鴻案鹿車的詳細解釋
鴻案鹿車的解釋
鴻案:指梁鴻妻舉案齊眉的事;鹿車:指鮑宣與妻共駕鹿車歸鄉的事。比喻夫妻相互敬重,同甘共苦。
詞語分解
- 鴻案的解釋 謂夫妻和好相敬。 清 章學誠 《文史通義·古文十弊》:“抑思善相夫者,何必盡識鹿車 鴻 案;善教子者,豈皆熟記畫荻丸熊。” 清 蔣士铨 《沁園春·題王蔗邨太守錦瑟詞後》詞:“頭白矣,擁東方千騎,
- 鹿車的解釋 .古代的一種小車。《太平禦覽》卷七七五引 漢 應劭 《風俗通》:“鹿車,窄小裁容一鹿也。” 宋 陸遊 《送子坦赴鹽官縣市征》詩:“遊山尚有平生意,試為閑尋一鹿車。” 王闿運 《皇朝追贈總督銜調任山
專業解析
"鴻案鹿車"是一個褒義成語,融合了兩個典故,用于贊美夫妻間相敬如賓、同甘共苦的美德。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成語構成與核心含義
"鴻案"與"鹿車"分别源自中國古代兩位賢德夫婦的故事:
- 鴻案:指東漢隱士梁鴻與其妻孟光的故事。據《後漢書·逸民列傳·梁鴻》記載,孟光每次為丈夫梁鴻送飯時,都将食案(托盤)高舉至眉毛處以示敬重,後世稱"舉案齊眉",象征夫妻相互敬重。如清代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回所言:"梁鴻雖處貧賤,卻得孟光為妻,鴻案相莊,終身偕老。"
- 鹿車:典出《後漢書·列女傳·鮑宣妻》。西漢學者鮑宣清貧,其師将女兒少君嫁與他。少君褪去華服,着粗布衣裳,與丈夫共挽鹿車(一種窄小的柴車)返鄉勞作,寓意甘守清貧、同舟共濟。明代程登吉《幼學瓊林·夫婦》載:"鮑宣之妻,提甕出汲,雅得順從之道。"
二、整體寓意
該成語綜合了"舉案齊眉"的敬重與"共挽鹿車"的共苦精神,強調夫妻關系中既需相敬如賓的禮待,亦需患難與共的擔當。清代小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曾以此喻理想婚姻:"他們夫婦之間,倒是鴻案鹿車,百年偕老。"
三、文化應用
此成語多用于祝頌婚姻美滿,常見于傳統婚慶題辭或文學作品中。現代漢語中雖使用頻率較低,但仍作為中華傳統家庭倫理的典範詞彙,體現對和諧婚姻關系的推崇。
權威參考文獻:
- 《後漢書·逸民列傳·梁鴻》(南朝宋·範晔撰)
- 《後漢書·列女傳·鮑宣妻》(南朝宋·範晔撰)
- 《幼學瓊林·夫婦》(明·程登吉著)
-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清·吳趼人著)
- 《漢語成語大詞典》(中華書局)釋義:"形容夫妻互敬互愛,同甘共苦。"
網絡擴展解釋
“鴻案鹿車”是一個漢語成語,綜合多個權威來源,其詳細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 拼音:hóng àn lù chē
- 結構:由“鴻案”和“鹿車”兩個典故組成,分别出自《後漢書》中的不同人物故事。
- 核心含義:比喻夫妻之間相互敬重、同甘共苦,強調婚姻中的平等與扶持。
典故溯源
-
鴻案(梁鴻與孟光)
- 出自《後漢書·梁鴻傳》。梁鴻為東漢隱士,其妻孟光每次送飯時都将食案舉至與眉毛齊平(即“舉案齊眉”),以示對丈夫的敬重。後世以“鴻案”代指夫妻相敬如賓。
-
鹿車(鮑宣與桓少君)
- 出自《後漢書·鮑宣妻傳》。西漢鮑宣家貧,其妻桓少君出身富貴,婚後主動放棄奢華生活,與丈夫共乘鹿車(簡陋的小車)歸鄉,甘願同過清貧日子。後以“鹿車”象征夫妻同甘共苦。
用法與例句
- 用法:多用于贊美夫妻關系和諧、相互扶持,常見于文學或正式場合。
- 例句:
- 《孽海花》中“劍雲夫妻團聚,卻儼然鴻案鹿車”。
- 現代用法如郭德綱在妻子生日時以“鴻案鹿車”表達對其品德的贊頌。
延伸意義
- 文化内涵:該成語融合了儒家“夫義婦德”的倫理觀,強調婚姻中雙向的尊重與付出,而非單方順從。
- 現代啟示:適用于倡導平等婚姻關系的語境,提醒夫妻雙方需共同經營感情與生活。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詳細典故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後漢書》原文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背井離鄉鈔胥馳跑戴天履地調饪定旋律對事奪情浮藻膈言裹簾還京樂函約和袖花骨朵金炬擊丸戟指橛痿舉節可足渾揆伍鱗鳍六族缪盭渌醽羅衾羅午盲聾髦民鋪蓋卷兒俏媚栖遯青目起衰然故熱念熱衷三老四嚴沙僧神變月聖童滲涼贳過諟正水畫熟切擔子司倉思政隋珍騰揚豚魚讬終頑悍文虹誣民襐服享眺香扆薢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