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戟指的意思、戟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戟指的解釋

[fulminate] 伸出食指和中指指人,其形像戟一樣。表示憤怒或勇武的情狀

詳細解釋

(1).伸出或豎起食指和中指。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瑞雲》:“即令以盥器貯水,戟指而書之。”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焦螟》:“戟指咒移時,婢忽起,長跪。”

(2).謂伸出手指斥責他人。 明 李東陽 《奕說》:“其勝者施施然,若闢土地而朝 秦 楚 ;不勝則頳面戟指,無所不至。”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出關>的“關”》:“然而别一方面,慷慨激昂之士也露臉了,他戟指大叫道:‘我們 中 國有半個 托爾斯泰 沒有?有半個 歌德 沒有?’”參見“ 戟手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戟指,漢語複合詞,由“戟”與“指”構成。本義指以手指直戳,形如古代兵器戟的尖銳動作,後引申為憤怒斥責或激烈指責的姿态。以下為具體解析:

1. 字義溯源

“戟”為古代長柄兵器,頂端兼具矛與戈的雙重功能,可刺可勾(《漢語大詞典》)。“指”表示手指的動作指向。二字組合後,“戟指”生動呈現手指如戟般淩厲的形态,常用于刻畫情緒激烈的肢體語言。

2. 語義演變

先秦文獻中,“戟”已具備象征攻擊性的文化意象。《左傳·哀公二十五年》載“戟其手”,即以手作戟形表達威脅,此為“戟指”的早期語用雛形。至明清小說中,“戟指痛罵”“戟指怒目”等表述定型,凸顯斥責時手指挺直、力度外顯的特征。

3. 現代釋義

《現代漢語詞典》收錄該詞為動詞性短語,釋義包含兩層:(1)動作層面:伸直食指、中指指向對方;(2)語用層面:伴隨咒罵或嚴厲指責,如“戟指大喝”。其隱含的對抗性與情緒強度,使其區别于普通“指點”。

4. 文化隱喻

學者王力在《漢語詞源探析》中指出,該詞通過兵器具象化抽象情緒,符合漢字“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造字邏輯。手指的戟形指向,實質是語言暴力在肢體符號上的投射。

5. 使用範疇

當代多用于曆史叙事、文學描寫及口語強調場景,如:“他戟指喝道:‘爾等竟敢欺瞞!’”需注意語境適配性,日常交流中過度使用易顯戲劇化。

網絡擴展解釋

“戟指”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ǐ zhǐ(第三聲),指伸出食指和中指指向他人,其形态模拟古代兵器“戟”的分叉形狀,多用于表達憤怒或勇武的情态。

具體解析:

  1. 字形與字義

    • 字形由“戟”和“指”構成。“戟”為古代長柄兵器,結合戈與矛的特點(可刺可鈎),象征攻擊性;“指”即手指動作,兩者結合生動描繪了用類似戟的分叉手勢指向對方的行為。
  2. 核心含義

    • 憤怒指責:如明代李東陽《奕說》中“赪面戟指,無所不至”,描述因憤怒而面紅耳赤、伸指斥責的情狀。
    • 勇武姿态:在文學或曆史場景中,也可表現人物剛毅勇猛的形象,如“戟指怒目”。
  3. 用法示例

    • 常見于書面或文學表達,如:“他戟指喝道:‘爾等豈敢!’”
    • 近義詞為“戟手”,二者可互換,但“戟指”更側重動作形态。
  4. 相關擴展

    • 成語“戟指嚼舌”形容激烈指責;典故“折戟沉沙”則借戟的損毀喻指失敗慘重。

常見誤區:

總結而言,“戟指”通過手勢與兵器的關聯,強化了情感或氣勢的表達,常見于古典文學及曆史叙述中。

别人正在浏覽...

半弓牓題駁譏波勢踩緝怅然自失常宿侈搪寵旌醋漿村道促壽刀叉地滾球短頭發刊豐棱勾攝氦氖激光器宏器轟天烈地監籍郊域驚跇金色世界迥然不群空夢庫存苦思冥想靈胥露蔓旅況謀幹偶世批子撲殄诮呵擒奸讨暴戎役爇燒散更三幼聖策舍生存義食爵市利錢釋米失嚴時英石脂頌聲載道縮簡跳迸退庭完陳完麗霞宮湘夫人小異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