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裹傷口的帶,猶繃帶。《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器具總論》:“裹簾,以白布為之,因患處不宜他器,隻宜布纏,始為得法,故名裹簾。”
“裹簾”是一個古代醫學術語,具體含義和解釋如下:
“裹簾”指古代用于包紮傷口的布帶,類似于現代的繃帶。它主要用于固定或保護患處,尤其在骨傷治療中,通過纏繞白布來替代其他器械,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這一概念出自清代醫學典籍《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其中提到:“裹簾以白布為之,因患處不宜他器,隻宜布纏,始為得法,故名裹簾。”,說明其材質和適用場景。
“裹簾”是中醫傳統器具的代表之一,反映了古代醫學對創傷處理的樸素智慧。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醫宗金鑒》原文或中醫外科學相關文獻。
《裹簾》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用布料、窗簾等物品将某物包裹起來或圍住。
《裹簾》的拆分部首是“衣”和“簾”,部首衣表示與衣物相關的意思,部首簾表示與簾子相關的意思。
《裹簾》一詞共有9個筆畫。
《裹簾》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主要用于描述用布料将物品包裹起來或圍住的情景。它是一種形象化的表述,常用于文學作品中。
在繁體字中,裹簾的寫法與簡體字一樣。
在古代漢字中,裹簾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由左至右先寫“衣”的旁邊再寫“簾”,形狀相似,但有些許差異。
1. 她輕輕地把圍巾裹簾在脖子上,保護自己免受寒風的侵襲。
2. 他用長長的帆布裹簾住了腳部,以免受到顫動的木頭傷害。
1. 裹喉:用繃帶等物品将喉嚨包裹起來。
2. 披簾:用簾子等物品将身體或物品遮蓋起來。
3. 包裹:用布、紙等材料将物品包圍、封裝起來。
1. 圍繞:用以形容某物環繞、包圍其它物體的動作或狀态。
2. 包圍:指将某物從四周或多個方面緊密圍住。
1. 散開:指解開、解除物品的包裹或圍繞。
2. 散落:形容物品由于包裹或圍繞的解除而零散地分散開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