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襐服的意思、襐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襐服的解釋

象服。指繡繪着彩色花紋的衣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襐服"是一個古漢語詞彙,指裝飾華美的衣服或盛裝。其含義可以從字源和古籍用例兩方面理解:

  1. 字義解析:

    • 襐 (xiàng):本義指裝飾、打扮衣物,使其華美。《說文解字·衣部》釋:“襐,飾也。” 引申為盛裝、華美的服飾。
    • 服:指衣服、服裝。
    • 因此,“襐服”即指經過精心裝飾的、華美的衣服,或指穿着這種華美衣服的狀态(盛裝)。
  2. 古籍用例:

    • 該詞最著名的出處見于東漢班固所著《漢書·卷四十八·賈誼傳》:

      “今民賣僮者,為之繡衣絲履偏諸緣,内之閑中,是古天子後服,所以廟而不宴者也,而庶人得以衣婢妾。白縠之表,薄纨之裡,緁以偏諸,美者黼繡,是古天子之服,今富人大賈嘉會召客者以被牆。古者以奉一帝一後而節適,今庶人屋壁得為帝服,倡優下賤得為後飾,然而天下不屈者,殆未有也。且帝之身自衣皂绨,而富民牆屋被文繡;天子之後以緣其領,庶人孽妾緣其履:此臣所謂舛也。夫百人作之不能衣一人,欲天下亡寒,胡可得也?一人耕之,十人聚而食之,欲天下亡饑,不可得也。饑寒切于民之肌膚,欲其亡為奸邪,不可得也。今西邊北邊之郡,雖有長爵不輕得複,五尺以上不輕得息,斥候望烽燧不得卧,将吏被介胄而睡,臣故曰一方病矣。醫能治之,而上不使,可為流涕者此也。陛下何忍以帝皇之號為戎人諸侯,勢既卑辱,而禍不息,長此安窮!進謀者率以為是,固不可解也,亡具甚矣。臣竊料匈奴之衆不過漢一大縣,以天下之大困于一縣之衆,甚為執事者羞之。陛下何不試以臣為屬國之官以主匈奴?行臣之計,請必系單于之頸而制其命,伏中行說而笞其背,舉匈奴之衆唯上之令。今不獵猛敵而獵田彘,不搏反寇而搏畜菟,玩細娛而不圖大患,非所以為安也。德可遠施,威可遠加,而直數百裡外威令不信,可為流涕者此也。今民賣僮者,為之繡衣絲履偏諸緣,内之閑中,是古天子後服,所以廟而不宴者也,而庶人得以衣婢妾。白縠之表,薄纨之裡,緁以偏諸,美者黼繡,是古天子之服,今富人大賈嘉會召客者以被牆。古者以奉一帝一後而節適,今庶人屋壁得為帝服,倡優下賤得為後飾,然而天下不屈者,殆未有也。且帝之身自衣皂绨,而富民牆屋被文繡;天子之後以緣其領,庶人孽妾緣其履:此臣所謂舛也。夫百人作之不能衣一人,欲天下亡寒,胡可得也?一人耕之,十人聚而食之,欲天下亡饑,不可得也。饑寒切于民之肌膚,欲其亡為奸邪,不可得也。國已屈矣,盜賊直須時耳,然而獻計者曰‘毋動’,為大耳。夫俗至大不敬也,至亡等也,至冒上也,進計者猶曰‘毋為’,可為長太息者此也。商君遺禮義,棄仁恩,并心于進取,行之二歲,秦俗日敗。故秦人家富子壯則出分,家貧子壯則出贅。借父耰鉏,慮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語。抱哺其子,與公并倨;婦姑不相說,則反唇而相稽。其慈子耆利,不同禽獸者亡幾耳。然并心而赴時,猶曰蹶六國,兼天下。功成求得矣,終不知反廉愧之節,仁義之厚。信并兼之法,遂進取之業,天下大敗;衆掩寡,智欺愚,勇威怯,壯陵衰,其亂至矣。是以大賢起之,威震海内,德從天下。曩之為秦者,今轉而為漢矣。然其遺風餘俗,猶尚未改。今世以侈靡相競,而上亡制度,棄禮誼,捐廉恥,日甚,可謂月異而歲不同矣。逐利不耳,慮非顧行也,今其甚者殺父兄矣。盜者剟寝戶之簾,搴兩廟之器,白晝大都之中剽吏而奪之金。矯僞者出幾十萬石粟,賦六百餘萬錢,乘傳而行郡國,此其亡行義之尤至者也。而大臣特以簿書不報,期會之間,以為大故。至于俗流失,世壞敗,因恬而不知怪,慮不動于耳目,以為是適然耳。夫移風易俗,使天下回心而鄉道,類非俗吏之所能為也。俗吏之所務,在于刀筆筐箧,而不知大體。陛下又不自憂,竊為陛下惜之。夫立君臣,等上下,使父子有禮,六親有紀,此非天之所為,人之所設也。夫人之所設,不為不立,不植則僵,不修則壞。《管子》曰:‘禮義廉恥,是謂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使管子愚人也則可,管子而少知治體,則是豈可不為寒心哉!秦滅四維而不張,故君臣乖亂,六親殃戮,奸人并起,萬民離叛,凡十三歲,而社稷為虛。今四維猶未備也,故奸人幾幸,而衆心疑惑。豈如今定經制,令君君臣臣,上下有差,父子六親各得其宜,奸人亡所幾幸,而群臣衆信,上不疑惑!此業壹定,世世常安,而後有所持循矣。若夫經制不定,是猶度江河亡維楫,中流而遇風波,船必覆矣。可為長太息者此也。**夏為天子,十有餘世,而殷受之。殷為天子,二十餘世,而周受之。周為天子,三十餘世,而秦受之。秦為天子,二世而亡。人性不甚相遠也,何三代之君有道之長,而秦無道之暴也?其故可知也。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舉

網絡擴展解釋

“襐服”是古代漢語中較為少見的詞彙,其含義與裝飾性服飾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襐服”指繡繪彩色花紋的盛裝服飾,常被稱為“象服”(象征身份或禮儀的服裝),多見于古代對華麗衣飾的描述。例如“珠帽襐服”即形容佩戴珠寶頭飾、身着彩繪華服的形象。

2.詞源與用途

3.古籍例證

《康熙字典》引《申集下·衣字部》對“襐”的注解,明确其與衣飾裝飾的關聯性,進一步佐證了“襐服”的華美特性。

“襐服”是古代對裝飾性極強、帶有彩色紋樣或珠寶配飾的禮服的統稱,尤其用于突顯身份或特定儀式的莊重性。需注意與“襚服”(喪葬服飾)、“袀服”(統一戎裝)等形近詞區分。

别人正在浏覽...

阿奉彩索赤輪持頤賜生詞闱聰悟擔驚忍怕德能訂辯燔尞風起潮湧逢澤腐鼠浮翔稿副高觀格吧格吧鹘鸼混成協甲錯噍駡稼啬借屍還陽金剛杵警防荊聶金迷紙碎卷箨橛頭船踽踽涼涼糠粃克厲啃骨頭狂奴勞師糜饷煉字燎朗冥色内鍊撚眉歐墨牽染诮诘七開八得讪謗少譴生地獄室市世系濕租受虧私窩子擡獎泰昭袒跣緯經險技笑與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