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案鹿车的意思、鸿案鹿车的详细解释
鸿案鹿车的解释
鸿案:指梁鸿妻举案齐眉的事;鹿车:指鲍宣与妻共驾鹿车归乡的事。比喻夫妻相互敬重,同甘共苦。
词语分解
- 鸿案的解释 谓夫妻和好相敬。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古文十弊》:“抑思善相夫者,何必尽识鹿车 鸿 案;善教子者,岂皆熟记画荻丸熊。” 清 蒋士铨 《沁园春·题王蔗邨太守锦瑟词后》词:“头白矣,拥东方千骑,
- 鹿车的解释 .古代的一种小车。《太平御览》卷七七五引 汉 应劭 《风俗通》:“鹿车,窄小裁容一鹿也。” 宋 陆游 《送子坦赴盐官县市征》诗:“游山尚有平生意,试为闲寻一鹿车。” 王闿运 《皇朝追赠总督衔调任山
专业解析
"鸿案鹿车"是一个褒义成语,融合了两个典故,用于赞美夫妻间相敬如宾、同甘共苦的美德。其详细释义如下:
一、成语构成与核心含义
"鸿案"与"鹿车"分别源自中国古代两位贤德夫妇的故事:
- 鸿案:指东汉隐士梁鸿与其妻孟光的故事。据《后汉书·逸民列传·梁鸿》记载,孟光每次为丈夫梁鸿送饭时,都将食案(托盘)高举至眉毛处以示敬重,后世称"举案齐眉",象征夫妻相互敬重。如清代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所言:"梁鸿虽处贫贱,却得孟光为妻,鸿案相庄,终身偕老。"
- 鹿车:典出《后汉书·列女传·鲍宣妻》。西汉学者鲍宣清贫,其师将女儿少君嫁与他。少君褪去华服,着粗布衣裳,与丈夫共挽鹿车(一种窄小的柴车)返乡劳作,寓意甘守清贫、同舟共济。明代程登吉《幼学琼林·夫妇》载:"鲍宣之妻,提瓮出汲,雅得顺从之道。"
二、整体寓意
该成语综合了"举案齐眉"的敬重与"共挽鹿车"的共苦精神,强调夫妻关系中既需相敬如宾的礼待,亦需患难与共的担当。清代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以此喻理想婚姻:"他们夫妇之间,倒是鸿案鹿车,百年偕老。"
三、文化应用
此成语多用于祝颂婚姻美满,常见于传统婚庆题辞或文学作品中。现代汉语中虽使用频率较低,但仍作为中华传统家庭伦理的典范词汇,体现对和谐婚姻关系的推崇。
权威参考文献:
- 《后汉书·逸民列传·梁鸿》(南朝宋·范晔撰)
- 《后汉书·列女传·鲍宣妻》(南朝宋·范晔撰)
- 《幼学琼林·夫妇》(明·程登吉著)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清·吴趼人著)
- 《汉语成语大词典》(中华书局)释义:"形容夫妻互敬互爱,同甘共苦。"
网络扩展解释
“鸿案鹿车”是一个汉语成语,综合多个权威来源,其详细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 拼音:hóng àn lù chē
- 结构:由“鸿案”和“鹿车”两个典故组成,分别出自《后汉书》中的不同人物故事。
- 核心含义:比喻夫妻之间相互敬重、同甘共苦,强调婚姻中的平等与扶持。
典故溯源
-
鸿案(梁鸿与孟光)
- 出自《后汉书·梁鸿传》。梁鸿为东汉隐士,其妻孟光每次送饭时都将食案举至与眉毛齐平(即“举案齐眉”),以示对丈夫的敬重。后世以“鸿案”代指夫妻相敬如宾。
-
鹿车(鲍宣与桓少君)
- 出自《后汉书·鲍宣妻传》。西汉鲍宣家贫,其妻桓少君出身富贵,婚后主动放弃奢华生活,与丈夫共乘鹿车(简陋的小车)归乡,甘愿同过清贫日子。后以“鹿车”象征夫妻同甘共苦。
用法与例句
- 用法:多用于赞美夫妻关系和谐、相互扶持,常见于文学或正式场合。
- 例句:
- 《孽海花》中“剑雲夫妻团聚,卻儼然鴻案鹿車”。
- 现代用法如郭德纲在妻子生日时以“鸿案鹿车”表达对其品德的赞颂。
延伸意义
- 文化内涵:该成语融合了儒家“夫义妇德”的伦理观,强调婚姻中双向的尊重与付出,而非单方顺从。
- 现代启示:适用于倡导平等婚姻关系的语境,提醒夫妻双方需共同经营感情与生活。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的详细典故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后汉书》原文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安徽白醪罢癃抱撮报答北邙行变物秉公宾王擘指淳熟词宗骢马客麤良单帐导缆器德薄恩勤赴阙复圆甘雨广土众民管谁筋疼顾姑过甚其词锅灶黑衣郞红亭怀冰混帐行子见神见鬼骄煽狡兔三窟焦尾枯桐积讹成蠹戒方京邸静观金身镌诋敛翮六一先生理想乡龙脊面方如田鸣条懦劣女大当嫁排拫朋讐入幕宾书案束影所向克捷挞笞踏里彩条绪土坝晓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