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學記》卷八引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 晉 羊祜 鎮 荊州 ,於 江陵 澤中得鶴,教其舞動,以樂賓友。”後即稱 江陵 澤為“鶴澤”。亦用以指 江陵郡 、 荊州 。地點在今 湖北 江陵 。 宋 王象之 《輿地紀勝·江陵府·景物上》:“ 晉 羊祜 鎮 荊州 , 江陵 澤中多有鶴,常取之教舞以娛賓客。因名曰 鶴澤 。後人遂呼 江陵郡 為 鶴澤 。” 清 查慎行 《與韬荒兄竟陵分手兄至荊州餘往監利滞留且一月矣作詩以寄》:“ 漢陽 半月住,又復事行役。 竟陵 暫分袂,謂作浹旬隔。餘去向 玉沙 ,兄行指 鶴澤 。”
“鶴澤”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個維度解析:
曆史典故
源自《世說新語》記載:晉代名将羊祜鎮守荊州時,在江陵澤中發現鶴群,并訓練其起舞以娛賓客。後人因此将江陵澤稱為“鶴澤”,并延伸代指江陵郡或荊州地區(今湖北江陵境内)。
文化象征
鶴在古代象征祥瑞與高潔,澤則指水域,組合後既體現地理特征,又暗含人文雅趣,常用于詩詞或曆史文獻中描述該地域。
單字解析
組合含義
作為名字時,寓意才華卓越、品德溫厚,兼具福澤綿長之意。姓名學中認為此名主“智勇雙全,一生榮貴”。
不同場景下需注意區分其地理屬性與人文象征的差異。
鶴澤(hè zé)是一個漢字詞。它由部首“鳥”和“責”組成,部首“鳥”表明與鳥相關,而“責”則為字的聲旁。具體到筆畫上,鶴澤一共有18個筆畫。
這個詞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唐朝的《王維集》,其中的一首詩中使用到了“鶴澤”這個詞:“鶴澤栖馀滟,鷗波動銀潮。晚來歸舊林,獨響入寒煙。”這個詩句形容了鶴在澤地上栖息的景象,以及鷗鳥在波浪中拍打飛舞的情景。
傳統漢字中,鶴澤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特别是在繁體字中。在繁體字中,鶴的“鶴”字寫作“鶴”,鶴澤的“澤”字寫作“澤”。
下面是使用鶴澤這個詞的例句:
1. 他常常往鶴澤中觀鳥。
2. 這片鶴澤是候鳥栖息的場所。
3. 銀鷗在鶴澤上翩翩起舞。
與鶴澤相關的組詞有:鶴鳴、澤國、湖澤。
近義詞:鳥澤、禽澤。
反義詞:龍澤、蛇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