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客家人的意思、客家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客家人的解釋

客家人是指原籍為黃河流域地區的漢人,在東晉戰亂時南遷,開始成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在後來的幾次遷徙行動中,逐漸形成今天具有獨特風貌的客家民系客家人最為明顯的特征是講客家話,客家語系是漢民族八大方言之一。

目前,全世界有客家人約4500萬人其中國内4000萬人,國外有500萬人左右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國際知名作家韓素音均是客家人國内客家人聚居的地區共有17個省、185個市縣廣東的客家人有2000多萬,占全省總人數近30%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客家人是漢族的一個重要民系,具有獨特的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起源

客家人是漢族的分支,主要分布于中國南方的贛南、閩西、粵東等地,并擴散至全球多個國家。其祖先源自中原地區(今河南、山西等地),因戰亂、自然災害等原因多次南遷,最終在南方形成穩定聚居區。他們并非少數民族,而是漢族内部因遷徙和地域差異形成的群體。

二、名稱由來

“客家”一詞的起源有兩種主流說法:

  1. 戶籍制度:東晉南北朝至唐宋時期,南遷的中原漢人被官方登記為“客籍”,與南方原住民“主籍”相區分。
  2. 遷徙身份:因輾轉遷移,自認“作客他鄉”,形成身份認同。五代十國時期,大量移民進入江西避難,進一步鞏固了“客家”稱謂。

三、曆史遷徙

客家人經曆了五次大規模南遷:

  1. 秦漢至東晉:因戰亂首次南遷至江淮地區。
  2. 唐朝安史之亂:遷至贛閩粵交界山區。
  3. 宋元時期:因蒙古入侵繼續南遷,形成穩定民系。
  4. 明清時期:向華南各省及東南亞擴散。
  5. 近代以來:遷徙至全球各地,形成“東方吉蔔賽人”的分布特點。

四、文化特征

  1. 語言:客家話保留古漢語發音,被稱為“漢語活化石”。
  2. 建築:圍龍屋、土樓等兼具防禦與聚居功能,體現宗族觀念。
  3. 習俗:保留中原古禮,如二次葬、山歌對唱等。
  4. 飲食:鹽焗雞、釀豆腐等菜肴體現遷徙中保存食材的智慧。

五、現狀與分布

全球客家人約8000萬-1億,國内主要分布在廣東(約2100萬)、福建、江西等地,海外以東南亞、北美居多。他們以重視教育、團結互助著稱,形成了“有太陽處即有客家人”的獨特文化網絡。

(注:若需更詳細的曆史事件或文化細節,可參考來源網頁中的具體描述。)

網絡擴展解釋二

1. 《客家人》的意思

《客家人》指的是客家族群的人,是指居住在江西、福建、廣東等地的客家人民。客家人特點是有自己獨特的語言與文化傳統,對中國的曆史和社會進程有着重要貢獻。

2. 《客家人》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客家人》這個詞由“宀、口、人”三個部首組成。

拆分筆畫為:"宀"部首3畫;"口"部首3畫;"人"部首2畫。總共是8畫。

3. 《客家人》的來源

《客家人》這個詞源于客家話,最早出現在明代。客家話是客家人使用的一種漢語方言。

4. 《客家人》的繁體字

《客家人》的繁體字為「客家人」,與簡體字形式相同。

5.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不同。對于《客家人》這個詞,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在古代文獻中的寫法可能會略有差異。

6. 《客家人》的例句

例句1: 他是一個勤勞善良的客家人。

例句2: 客家人的傳統文化非常豐富多樣。

7.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客家話、客家文化、客家廚房。

近義詞:客籍人民、客家族群。

反義詞:外地人、非客家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