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木繁密貌。 晉 陸雲 《逸民賦》:“曾丘蓊薈,穹谷重深。” 清 鈕琇 《觚賸·塔影》:“園中樓榭參差,桂竹蓊薈,屏蔽重重。”
“蓊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形容草木茂盛、繁密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該詞讀作wěng huì(拼音),由“蓊”(形容草木茂盛)與“荟”(指草木聚集)組成,二者疊加強調植物叢生、密集的景象。例如:“桂竹蓊荟”可譯為“桂竹叢生繁密”。
文獻用例
在古籍中,這一詞彙多用于描繪自然景觀的繁茂:
綜合說明
“蓊荟”屬于書面化表達,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但在古典文學或特定語境中仍可用來增強描述的生動性。其釋義可通過“蓊郁”“葳蕤”等近義詞輔助理解。
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原文或拓展相關詞彙,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蓊荟(wěn huì)是一個漢字詞語,由“蓊”和“荟”兩個字組成。它的意思是茂盛繁榮的景象,形容事物蓬勃發展、充滿生機。
“蓊”字由“艹”和“孟”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11個筆畫。
“荟”字由“艹”和“恚”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9個筆畫。
繁體字中,“蓊”字的寫法為「蓊」。
在古時候,漢字“蓊”寫成“蕹”。
1. 春天來臨,大地萬物蓊荟生機勃發。
2. 這家公司近年來發展迅速,業務範圍蓊荟多樣。
組詞:蓊茸(wěn róng,花草茂盛)、蓊郁(wěn yù,草木繁茂)、蓊蓬(wěn péng,繁華繁榮)。
近義詞:蔥茏(cōng lóng,茂盛的樣子)、繁茂(fán mào,茂盛繁榮)。
反義詞:凋敝(diāo bì,枯萎衰敗)、荒蕪(huāng wú,草木不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