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燃放。 元 武漢臣 《生金閣》第三折:“時遇元宵節令,預賞豐年,城裡城外,不論官家民戶,都要點放花燈,與民同樂。”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内臣職掌紀略》:“宮中元宵,上鼇山頂上之燈,例點放神器三位,則監工事也。”
2.查點釋放。 清 袁枚 《新齊諧·紅花洞》:“復有一人乘駿馬約束如軍官,持令箭,呼雲:‘奉上帝命,煩君點放洞犯,幸勿辭勞!’”
“點放”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指點燃并釋放煙火、花燈等物品,常見于節慶活動。例如:
指通過核查後釋放人員或物品。例如:
提到“點放”作為成語有“指點、引導”之意,但此用法在其他文獻中較少見,可能為特定語境或現代引申義。建議優先參考前兩種常見釋義。
點放(diǎn fàng),是一個常見的漢語詞語,由兩個漢字組成。接下來我們将深入探讨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與它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點放的部首是“⺧”和“攵”,其中“⺧”是一個獨立的漢字部首,稱為“點”,表示“龍”的頭部,而“攵”是另一個獨立的部首,稱為“攴”,表示“敬”的意思。像許多漢字一樣,拼寫為“diǎn”和“fàng”的過程中需要使用不同的部首。
點放的筆畫分别為5畫和4畫,一共9畫。
點放這個詞語的來源比較直接,是由漢字直接組成的。在繁體字中,它們的寫法分别為“點”和“放”,沒有太大變化。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點和放的形狀稍有差異。以點為例,它的古代寫法更接近于一個縮小版的“龍”字,而現代寫法則更加簡化。放在古代的寫法中,可能有一些細微的變化,但整體上與現代寫法相似。
1. 這本書上有很多有關點放的信息。
2. 請把點放在正确的位置。
點放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許多有意思的詞組。例如:“點火”(點燃)、“點石成金”(神奇地使一件平常的物品變得極為珍貴)等。
與點放相關的近義詞可以是“插入”或“固定”,因為它們都表示在某個位置上放置某物。而反義詞可以是“取下”或“拆掉”,表示從某個位置上拿掉或移開某物。
以上是關于點放這個詞語的解釋,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