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犍度的意思、犍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犍度的解釋

梵語。娑犍度的省音。為經論篇章單位。也譯作薄聚、積木等。 晉 道安 《阿毗昙八犍度論序》:“佛般湼槃後, 迦旃延 以十部經浩博難究,撰其大6*法為一部八犍度四十四品也。”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犍度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犍度是佛教律藏中的重要術語,特指按内容分類彙編的篇章或章節,主要用于規範僧團的組織制度與修行生活。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一、詞源與基本定義

“犍度”為梵語“skandha”(音譯“塞建陀”)或巴利語“khandhaka” 的音譯,原意為“聚”“蘊”“分節”,引申為“篇章分類”。在漢傳佛教律典中,它指對僧團戒律、儀軌的系統性分門别類。例如《四分律》将比丘、比丘尼的戒律細則分為二十犍度,涵蓋受戒、布薩、安居等核心制度 。


二、律藏結構中的功能

犍度是律藏(Vinaya Pitaka)的組成部分,與“戒經”(具體戒條)互為補充:


三、核心内容範疇

不同部派律藏的犍度數量各異,但均圍繞僧團管理展開,典型分類包括:

  1. 受戒犍度:沙彌、比丘的受戒儀式與資格審核。
  2. 說戒犍度:半月一次的布薩誦戒制度。
  3. 安居犍度:雨季定居修行的規則。
  4. 皮革犍度:禁用動物制品的例外情況。
  5. 藥犍度:藥品使用與供養規範 。

四、典籍例證

《四分律》二十犍度中,“房舍犍度”規定僧房分配原則,“雜犍度”涵蓋日常瑣事裁決;《巴利律·大品》則以十犍度統攝僧團運作框架,體現早期佛教的制度化形态 。


參考文獻

  1.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犍度”詞條(商務印書館,1922年)。
  2. 印順《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律藏的組織”章節(中華書局,2009年)。
  3. 《四分律》(卷二十一至卷五十三),大正藏第22冊。
  4. 《巴利律藏·大品》,元亨寺漢譯南傳大藏經版。

網絡擴展解釋

“犍度”一詞有兩種不同領域的釋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一、漢語成語釋義

發音:jiān dù
基本含義:原指古代車馬行進緩慢的姿态,後引申比喻事物進展遲緩。
構成解析:


二、佛教術語釋義

來源:梵語“skandha”或巴利語“khandhaka”的音譯,意為“分類編集”,是佛經篇章的單位,類似“品”或“節”。
具體分類:

  1. 内容範疇:主要涉及僧團戒律、儀式(如受戒、布薩、安居等)及生活規範。
  2. 經典示例:巴利語律典分22犍度,漢譯《四分律》則簡化至20犍度,包括《受戒犍度》《布薩犍度》《安居犍度》等。
    曆史背景:釋迦牟尼涅槃後,弟子迦旃延将浩繁經文整理為《阿毗昙八犍度論》,共44品。(來源:、3、7)

三、總結

别人正在浏覽...

柏侯白首窮經拜送鼈甲車秉公辦事伯世才人書會參學晁采乘駕撐目兔村怪鄧橘地邊對得起番番是福非義豐城獄鋒火頫瞰拱袂觥酌官評珪璧國馬揀刺交窮進牍敬如上賓機杼口鉗枯樹留滞龍浔躶體麪老鼠磨砺穆穆純純甓器千山萬壑旗滿青湓泉石日昳孺亭三陸尚兀自盛節屎屁直流時鮮施針菽水承歡書雲死忌尉勞烏匼五六六七戊戌六君子無造颵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