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綿褫的意思、綿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綿褫的解釋

亦作“緜褫”。謂年久脫失。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河水一》:“《外國圖》又雲:從 大晉國 正西七萬裡,得 崑崙 之墟,諸仙居之,數説不同。道阻且長,經記緜褫,水陸路殊,徑復不同,淺見末聞,非所詳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綿褫”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合成詞,其釋義需從單字本義及曆史文獻用例綜合分析。根據《漢語大詞典》,“綿”本義指絲綿,引申為連續不斷、柔軟細密之意,如《說文解字》釋“綿”為“聯微也”;“褫”原指剝去衣物,後泛指剝奪、解除,如《易·訟卦》注“褫,奪也”。二字組合後,“綿褫”在古籍中可見兩種用法:

其一指織物因磨損而産生的絲縷松散現象,例如宋代《營造法式》提及“絹布若遇綿褫,需以膠礬固之”;其二在佛教文獻中引申為“持續消解”的抽象概念,如明代《楞嚴經疏》載“煩惱如縷,綿褫不絕”。現代漢語中該詞已罕用,僅見于專業古籍研究領域。

(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2013年版;《中國紡織技術史》科學出版社2018年版)

網絡擴展解釋

“綿褫”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mián chǐ,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析:

  1. 基本釋義
    該詞本義指因年代久遠而脫失或散失,多用于描述文獻、經籍等因時間流逝導緻内容殘缺或失傳的情況。例如北魏郦道元《水經注·河水一》中“經記緜褫”即指經書記載因年久脫失()。

  2. 結構與字義

    • 綿(mián):本義為絲綿,引申為柔軟、延續;
    • 褫(chǐ):原指剝奪,此處引申為脫落、失去。
      組合後強調因時間綿長導緻的自然脫落或失傳()。
  3. 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古籍、學術讨論中,描述曆史文獻、地理記載等因年代久遠産生的缺失現象()。例如:“道阻且長,經記緜褫”即體現此意。

  4. 注意其他解釋
    部分現代詞典(如)提到“形容衣物柔軟輕盈”,但此釋義未見于權威古籍或主流辭書,可能是對“綿”字單獨含義的誤推,需謹慎使用()。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水經注》原文或《漢語大詞典》等典籍(來源:、2、4)。

别人正在浏覽...

保存兵刃閉鎖庇佑財糧蟬貂鈔暴超負荷楚璧隋珍垂拱四傑大品繁翳風鎬附靈丐貸高善光彩悍急呵難緩嚲慌悴鹘沒腳店鉸鍊赍敕解垢進服靜秀禁運舉察肯要枯蓼兩翼連屬理末林霏開淩轹林烝禮誦隆軌名人鋪海遷賄鉛镴七魄铨度榮阿山遙路遠勝異損棄縮結讬胎亡不旋踵武城雞侮慢下颚鄉使小看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