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肢體萎縮軟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主治一·痿》:“白膠、鹿茸、鹿角、麋角、腽肭臍,并強陰氣,益精血,補肝腎,潤燥養筋,治痿弱。”
“痿弱”是一個中醫術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指肢體萎縮軟弱、力量不足的狀态,常見于肌肉或器官功能衰退。如《本草綱目》記載通過鹿茸等藥材“治痿弱”,即針對此類症狀。
醫學角度
中醫認為痿弱多因精血虧損、筋脈失養導緻,表現為肌肉弛緩無力甚至萎縮,如陽痿、下肢痿軟等。現代醫學中可能與神經損傷、低鉀血症等相關。
引申用法
可比喻事物衰弱不堪,如“國力痿弱”形容國家衰敗。
需注意與“萎弱”的區别:後者側重“虛弱”的普通狀态(如精神不振),而“痿弱”特指器質性功能衰退。
《本草綱目·主治一·痿》:“白膠、鹿茸……潤燥養筋,治痿弱。”
提示:若涉及具體病症,建議咨詢專業醫師,避免自行用藥。
痿弱(wěi ruò)是一個用來形容人或事物身體虛弱的詞彙。它是由“疒”和“少”兩個部首組成,共有9個筆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說文解字》,并出現在《康熙字典》中。在繁體字中,痿弱的寫法為「痿弱」,但在現代簡體字中,痿弱的寫法為「痿弱」。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有不同的變體寫法。例如,痿可以寫作「萎」或「痿」,弱可以寫作「弱」或「弱」。
以下是一些含有痿弱的例句:
組詞:痿症、痿疾、弱病、體弱多病。
近義詞:虛弱、衰弱、憔悴。
反義詞:健壯、強壯、精力充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