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異的意思、何異的詳細解釋
何異的解釋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與某物某事沒有兩樣。 漢 賈誼 《鵩鳥賦》:“夫禍之與福兮,何異糾纆?” 晉 張協 《七命》:“今公子違世陸沉,避地獨竄……愁洽百年,苦溢千歲,何異促鱗之遊汀濘,短羽之栖翳薈。” 明 劉基 《旅興》詩之二八:“歲暮等淪落,何異蒿與蓬?” 毛6*澤6*東 《向國6*民6*黨的十點要求》:“以此制憲,何殊官樣文章。以此行憲,何異**。”
詞語分解
- 何的解釋 何 é 疑問代詞(a.什麼,如“何人?”b.為什麼,如“何必如此?”c.哪樣,怎樣,如“何不?”“何如?”d.哪裡,如“何往?”e.發表反問,如“何樂而不為?”)。 副詞,多麼:何其壯哉! 姓。 何 ē 古同“呵”,譴責。 何 è 古同“荷”,擔。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 異的解釋 異 ì 不同的:異乎。異說。異常。異己(與自己意見不同或利害相沖突的人)。異端(舊時指不符合正統思想的主張或教義,如“異異邪說”)。異化。異性。異樣。大同小異。異曲同工。 分開:離異。異居。 另外的,别的:異日。異地。異國。異鄉。異類。 特别的:奇異。異聞。異彩。奇才異能(特殊的才能)。 奇怪:驚異。詫異。怪異。 同 筆畫數:; 部首:廾;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何異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何異”是一個文言短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但在古籍和仿古表達中仍可見。其核心含義是表示比較,帶有反問語氣,意為“有什麼不同?”或“與……有什麼兩樣?”,強調兩者在本質上相同或相似,沒有區别。
詳細解釋:
-
字義拆解與組合:
- 何: 疑問代詞,相當于“什麼”。
- 異: 形容詞,意為“不同”、“有差别”。
- 何異: 直譯為“有什麼不同?”,即“沒有不同”、“相同”、“一樣”。
-
核心語義與用法:
- 表示比較: “何異”用于将兩件事物(A 和 B)進行比較。
- 強調等同: 通過反問句式,強烈表達 A 與 B 在性質、結果或本質上沒有區别,A 等同于 B。
- 常見結構: 常與介詞“于”連用,構成固定搭配“何異于……”,意為“與……有什麼不同?”或“(這)跟……有什麼兩樣?”。有時“于”可以省略,但“何異”的比較對象通常會在上下文中明确。
- 反問語氣: 整個短語帶有強烈的反問語氣,并非真正詢問差異,而是為了否定差異的存在,強調其相似性或等同性。
-
例句解析(體現用法):
- “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孟子·梁惠王上》)
- 分析: 孟子批評梁惠王推卸責任,将百姓餓死歸咎于年成不好。他說“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這種行為“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意思是:把百姓餓死歸咎于年成不好,跟用兵器刺死了人卻說“不是我殺的,是兵器殺的”有什麼不同? 這裡用“何異于”強烈譴責梁惠王推卸責任的行為與殺人推罪在本質上是一樣的荒謬和不負責任。
- “今之學者為人,但能說之也。古之學者為己,履而行之。…今之學者,得人一言之善,不能行之一身,但能騰之口吻而已,…此何異為盜而入于室也?” (《顔氏家訓·勉學》 大意)
- 分析: 顔之推批評當時的學習者隻說不做,隻會誇誇其談。他說這種行為“何異為盜而入于室也?”,意思是:這種行為跟做賊入室偷盜有什麼兩樣? 這裡省略了“于”,但比較對象(為盜而入于室)清晰。用“何異”強調隻說不做的學習态度與偷竊行為在“隻取不予”的惡劣性質上是相同的。
“何異”(尤其是“何異于……”)是一個文言比較短語,通過反問句式,強烈否定兩個被比較對象之間的差異,強調它們在本質、性質或結果上是相同的、沒有區别的,甚至可能帶有貶義,暗示比較對象B是負面典型。 其功能在于通過類比或對比,更生動、更有力地論證或批判觀點。
權威參考來源: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該詞典是漢語詞彙釋義的權威标準。其對“何”作為疑問代詞表示“什麼”(如“何人”、“何故”)以及“異”表示“不同”(如“異同”、“日新月異”)的解釋,是理解“何異”構成的基礎。其對于文言虛詞和固定結構的收錄也提供了依據。
-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商務印書館: 該字典專門收錄解釋古漢語常用字詞。其對“何”的疑問代詞用法(詢問原因、事物等)和“異”的“不同”、“分開”等義項有詳細闡釋,并會收錄“何異”或“何異于”這樣的常見文言結構及其典型用法和例句。
-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作為大型曆史性漢語語文辭典,其“何”字條和“異”字條下會詳細收錄包含“何異”在内的各種複合詞和短語,提供更豐富的書證(古籍例句)和更精确的釋義,明确其“有什麼不同”的核心含義及反問強調的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
“何異”是一個漢語詞語,由疑問詞“何”和表示差異的“異”組成,常用于反問句,表達“與某事物沒有區别”的語義。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
一、基本釋義
拼音:hé yì
詞性:疑問詞組
核心含義:用反問語氣強調兩件事物本質相同,相當于“有什麼不同”或“與……何異”。
例如:
“若徒襲其外貌,何異東施效颦?”
“以此制憲,何殊官樣文章;以此行憲,何異一黨專制。”(毛澤東語,)
二、用法解析
-
語法結構
通常以“A,何異(于)B”的形式出現,通過反問否定A與B的差異性。例如:
“歲暮等淪落,何異蒿與蓬?”(劉基《旅興》,)
-
語境功能
- 批判對比:強調兩者的相似性以表達諷刺或否定,如毛澤東對國民黨行憲的批評。
- 哲理表達:用于闡釋抽象概念,如賈誼《鵩鳥賦》中“禍福何異糾纆”。
三、經典例句
-
古文用例
“今公子違世陸沉……何異促鱗之遊汀濘?”(張協《七命》,)
“貴賤同一塵,死生同一指。人生在世共如此,何異浮雲與流水?”(皎然詩句,)
-
現代用法
“閣下行此龌龊之事,與鼠耗之輩有何異同?”
四、補充說明
- 近義表達:何殊、何别、無異于。
- 權威來源:該詞在《漢典》《滬江詞典》等工具書中均有收錄,且被賈誼、毛澤東等古今作者使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4、5中的完整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拜見錢白閃閃跋山涉川邊際人奰逆避人眼目倒箧傾囊道廕得壹錢頓頓福橘府廳斧依輔職高陽池耕植鈎緣子貫穿融會駭雞蝦蟆抱桂谼谷宏窈紅椅子葷允獎旗箕會金券濟身哭天抹淚狼突豕竄厘米禮祀祿餌輪當面對沒頭腦彌侈民校摸量庖鼎偏指潛浮親賢遠佞任勞任怨人洋聖令乘輿折脅壽紀授經四大部洲嵩陽書院蘇劇讨臉天子魔脫唇文治武功無服之殇縣官獻土潇森